蒋学焦>>>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20多年来,蒋学焦热心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积极组织和开展农村科普工作,无私地传授种植养殖经验技术,提高了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如今,他拥有上千亩蔬菜基地、3个专业合作社和万只獭兔养殖场,带动了周边一大批农民走上致富路。 半亩地种蔬菜尝到甜头 10月10日下午,记者见到蒋学焦时,他正在办公室和几位上海客户商谈蔬菜销售的事情。 这位全省响当当的“田状元”告诉记者,他种蔬菜也是偶然。20多年前,他有一个亲戚在上海蔬菜基地工作,告诉他种蔬菜很赚钱。亲戚一番无意的话,却引起了蒋学焦的注.........[详细]
顾薇>>>世界冠军在家乡延续体育梦
  2005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58公斤级的比赛中,年仅19岁的太仓姑娘顾薇以102公斤、139公斤和241公斤的成绩获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并且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成为太仓第一位世界冠军。2012年1月,退役的顾薇放弃了留在省队、苏州市队做教练员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延续自己的体育梦。目前,她就职于我市全民健身指导服务中心。   走出太仓>>>   一举成为世界冠军   从小就喜欢体育的顾薇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过人的体育天赋。小学四五年级时,她在.........[详细]
孙金权>>>太仓自主择业军官创业第一人
  11年前,有着20年军龄的孙金权面临人生的一次抉择。当时已是正营职干部的孙金权,欣然接受了部队的转业安排,脱去军装后的孙金权没有像家人朋友预料的那样,享受一份稳定的职业,而是选择“下海”,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当时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转业军官自主创业。做出这样的选择,源于孙金权身上的一股闯劲,他也想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就这样,他成为太仓自主择业军官创业第一人。   早年创业十分不易   1996年,孙金权来太参与组建太仓边检站,后来他一直担任太仓边检站后勤处副处长。6年.........[详细]
陆丁兴>>>16年放映700多场拥军电影
  “阿陆师傅来了,赶紧帮忙。”日前,随着江苏海警支队第一大队执勤战士一声大喊,官兵们纷纷拥到刚进营区的一辆面包车前,搬器材、挂银幕、接电线、固定调试放映机……很快,一个简易的露天电影院搭建完成。   这个在浮桥无人不知的“阿陆师傅”,名叫陆丁兴,今年51岁。他每个月都会赶到各驻太部队,为官兵们放映一两场拥军电影。从1998年至今,他已利用业余时间为驻太部队免费放映700多场电影,“阿陆师傅”也已经成了官兵们对他最亲切的称呼。今年1月,他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主动联系   为官兵送电影 .........[详细]
王永元>>>物理教学融入最前沿科技
  2002年,38岁的王永元成为省太高首位江苏省特级教师。2007年,43岁的他被评为首批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0年,王永元一直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教学中。   注重物理实验教学   课堂中,一支粉笔、一本书,抑或是一张纸片,都会成为王永元的教具。“以前教学设备不多,一所学校有可能只有一间物理实验室,老师就更注重开发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的小实验。”王永元回忆说,他自制了上百件教具,其中30多件教具在苏州市级以上的评比中获奖,设计的“电磁感应实验”还曾获省一等奖。注重实验,不断摸.........[详细]
杨红权>>>送免费早餐传递正能量
  2003年,杨红权应聘来到环保电厂,两年后,随着企业的并组整合,他加入了国华电厂,和很多新太仓人一样,靠着自己的勤奋踏实,他在太仓安了家。随着太仓的快速发展,他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春运期间的免费送早餐行为是他对社会的回报,同时在太仓传递着正能量。   踏实工作在太仓安了家   采访杨红权的当天是星期五,通常也是他工作相对轻松的时候,上午制订下周的工作计划,检查这周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下午和各个外包单位的业务人员协调工作,记者采访时,他正好做完了下周的工作计划,到车间进行现场检查和管理。   “在太.........[详细]
倪建荣>>>8年筑起广厦千万平方米
  “近10年来,伴随着太仓的经济发展,我们共承建了1000多万平方米房屋,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巨变!”江苏荣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建荣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万千。   小施工队变身集团公司   “从起步到现在,我们共完成了三次跳跃,分别是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回顾创业初期,倪建荣说,1985年6月,他在老家被浙江上虞建筑工程公司派到我市陆渡参与基建工作。工程结束之后,他看准了当时太仓经济发展势头,决定留下来,随后进入陆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一年后,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优秀的表现,先后担任施工.........[详细]
曹勇>>>农民工兄弟的“代言人”
  “今年以来,除了像以前一样,到全国各地出差、为客户解决技术难题外,还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全国人大的一系列活动。前段时间,我就和部分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为期5天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调研,考察了常州、苏州、泰州、南京等地;这个月,我还参加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议办理情况的电视电话会议……”曹勇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比以前更忙了,也更有干劲了。   ■新太仓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1月23日,省人代会经过选举,苏州有10人当选为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在这10名代表中.........[详细]
刘伟华>>>坚持做纯透明公益事业
  ​提到刘伟华这个名字,或许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但要是说起“无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太仓公益网和市义工联的负责人。而“无情”的真名就是刘伟华。   创建太仓首个公益组织   采访间隙,刘伟华不时敲击着桌上的键盘,回复太仓公益网论坛及QQ上的发贴和提问。   2007年,刘伟华创立了我市第一个公益组织——太仓公益网。“那天,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一部反映贫困地区孩子读书的纪录片,这个片子给我的触动很大。之后,我组织了几个朋友开车去了一次安徽的金寨,在那里实地探访了三天。”刘伟华说,回来之后,他就向.........[详细]
吴建波>>>守护国门的“一把放心锁”
     “我只是认真履行好我的职责,荣誉是属于太仓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全体人员的。”面对记者的采访,吴建波保持功成不居的态度,甚少提及自己的成绩,而是将话题围绕在他为之奋斗的检验检疫工作上,言谈间充满了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自豪。   用行动维护国门尊严   1999年,吴建波跨出大学校门,走进太仓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事口岸植物检疫工作。“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太仓港对外开放只有两年多,码头少,业务量也少。”谈起太仓口岸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吴建波如数家珍,“短短10多年,我们的业务量翻了几十番,年检验检疫进出口.........[详细]
杨新>>>洋“民星”从台前走向幕后
  喜欢喝绿茶、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有精湛的民乐技艺……如果不是蓝眼睛、高鼻梁的外表,很难想象他是一个老外。他,就是享誉苏州的洋“民星”——康唯特空调太仓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新,一个中德经贸与文化交流的友谊使者。 ​“您已经习惯太仓的生活了吧?”“不是习惯,太仓是‘中国德企之乡’,我喜欢太仓,热爱太仓,我已经充分融入了太仓。”他纠正了记者的“用词不当”,他说,10年前他就来过中国,在其他城市待过,但最喜欢的还是太仓。他逢人便说:“别叫我老外,我是新太仓人。” ......[详细]
陈锦乐>>> 13年造出一艘加弹“航母”
  不是从太仓市区赶往璜泾镇,就是赶往盱眙、泗阳或苏州工业园区,陈锦乐踏着产业升级的节奏,往返于四地创新创业。日前,记者按约前往采访,发现他的企业总部已经搬到工业发展大厦,大厦门口增加了一块崭新的标牌——江苏锦凯集团。   ■十年“挣出”一家上市公司   涤纶长丝通过“假捻”定型,就产生了一定的弹性。陈锦乐在璜泾镇浓浓的创业氛围感染下,不断产生更加强大的前行动力,感觉就像被一波又一波大浪推着往前走,朝着一个又一个目标不断发起冲锋。   在福建出生的陈锦乐,曾去国外打过工,曾随父亲在家办过小作坊,后.........[详细]
克罗斯特>>>德国企业结缘太仓的“红娘”
  上海德国商会今年为太仓连续举办了多次推荐会,每次推荐会上都会有克罗斯特的身影。今年74岁的他依旧精神矍铄,面对德国“老乡们”侃侃而谈,并真诚地邀请他们来太仓考察、投资。克罗斯特说,他在太仓工作生活已有16个年头,亲身见证了太仓的发展,投资环境的优化,太仓已成为对外国投资者,尤其是德国和欧美企业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详细]
闵玉琴>>>守护社会和谐的“老舅妈”
  中等个头,慈眉善目,执著坚强,这是浏河镇司法所所长闵玉琴给大家的印象。自1985年4月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以来,她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余件,被当地百姓称为“老舅妈”。   ■10年前打打闹闹事情特别多   “小到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大到财产分割、安全事故,都在基层调解员的调解工作范围。”闵玉琴告诉记者,20多年来,她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余件,其中多半是10年以前发生的打打闹闹之类的事情。   闵玉琴和记者讲了一个调解案例。沈某于1996年举家将户口由外地迁到.........[详细]
王欣>>> “锻造王”在太施展远大抱负
  提起王欣,有个称号不得不提,那就是“锻造王”。记者日前采访时,“锻造王”正带领他的团队进行冷锻模具产品的研究开发。相对于热锻模具而言,冷锻模具生产精度要求更高,更为复杂,制件的质量显著提高。冷锻模具技术代表着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 “锻造王”的孜孜追求 早在学生时代,王欣就与锻造结缘。1977年,16岁的王欣考上了太原科技大学锻压工艺与设备专业。1982年,他考取了燕山大学攻读塑性加工硕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1993年,被派至日本公费留学,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师从世界公认的著.........[详细]
刘正銮>>> 让棉花育种成为太仓招牌
  日前,记者来到市棉花育种中心,远远看到试验田里一位头戴草帽的老人正在和谁交谈,客人是专程从南通如东的育种中心来太仓寻找正宗“太空棉”的育种大户。“太仓在棉花育种行业内的名气很响,没想到大家口中的育种专家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家,这么大年纪还在试验田,真是难得!”眼前这位脚穿解放牌球鞋的老人正是棉花育种专家刘正銮,胸前挂着的小布包里装着他记录各种数据的小本子。从青年到暮年,他将40多年的岁月播种在太仓的棉花试验田里,收获的是一个又一个棉花新品种得到审定,并播撒在长江流域的土地上。 ......[详细]
闵知行>>>“献血达人”15年捋袖105次
  “大家在这里排好队,将手里的表格按照要求填好。”9月11日下午,振辉化纤有限公司组织员工爱心献血,作为一名志愿者,闵知行吃过午饭便早早赶到现场作准备。一顶红色帽子,一件红色志愿者马甲,一张热情微笑的脸庞,勾勒起很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苏州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苏州市爱心使者”、“太仓市十佳道德标兵”……无数大奖的光环笼罩在这个普通但不平凡的农村妇女头上,让她成为我市爱心志愿服务事业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详细]
张晓峰>>>16张音乐光盘 “刻录”浓浓乡情
  《沸腾的浏河》第二辑刚刚刻录出光盘,江苏省“四大名著”专场音乐会又盛邀他改编“红楼梦组曲”,还有日本友人邀请他创作二胡独奏曲“美丽的江南”。最近,记者来到著名作曲家张晓峰家中采访,看到他的书桌上摞着厚厚的五线谱,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刻录成光盘播放,则流淌出令人心醉的音符。   艺术界的“常青树”   坐在对面的张晓峰老师精神矍铄,慈祥和蔼,谈起钟爱的音乐创作,他才思敏捷,不时迸发出智慧火花。联想到他常常凌晨3点到中午12点的勤勉创作,记者很难相信他已是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 ......[详细]
  
■   1993年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太仓县,设立太仓市(县级)——撤县建市掀开历史新篇章
■   20年前,太仓的体育设施匮乏,市区公共体育设施只有一个。现在,全市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2.33平方米,建成全民健身工程(点)154个——“十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   1993年,我市共有5家银行业机构。而目前已达19家,首家外资银行也即将入驻——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   开展村庄整治、美丽城乡建设,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四大工程,建设“生态绿网”——生态环境更加适宜人居
■   20年前,农民都处于散居的状态。如今,全市已建成农村新型社区100多个,建立社区工作站33家,方便群众办理日常事务,调动和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工作站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   1986年,太仓开通首条公交线路,当时仅有一辆公交车。如今,城乡公交线路达56条,公交车辆236辆,智能公交候车亭213个——公交驶入智能化时代
■   太仓“粮食银行”的诞生,创立了江苏粮食流通新业态。它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粮食储存方式,改善了农民粮食消费质量,促进了农民增收——“粮食银行”实现农户粮企双赢
■   到去年底,全市104个村(含涉农社区)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43.32亿元,比2005年底的10.26亿元净增33.06亿元——村级经济插上腾飞之翼
■   20年前,我市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如今,全市公办义务段学校校舍建筑完备、专用教室齐全、教育设施先进——城乡学生同享优质教育
■   20年前,“社会保障”这个词对很多居民来说还很陌生。如今,我市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享受着相同的政策待遇——百姓幸福生活有保障
■   20年前,农民住的是自家盖的房子,而随着集中居住的推进,目前全市已形成农民集中居住小区133个,小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5万农户乐享“城市生活”
■   过去城市管理问题解决效率低,而如今城市管理迈入科学化轨道,​数字城管全覆盖工作有序推进——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化智能化
■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 “舌尖上”的多彩变化
■   过去,各种检查、评比、考核,令很多处于最基层的村(居)疲于应付。如今,通过厘清“两份清单”,有效解决了政府职能“越位”、“错位”问题——政社互动激活居民自治原动力
■   20年前,太仓只有一个“人民公园”,而现在可选择的景点很多,外地游客也纷至沓来——旅游总收入向60亿迈进
■   20年前,太仓的商业设施只有五六万平方米,集中在人民路一带;现在,人民路两侧的商家连成片,演变为成熟的商圈,成为我市城市商业业态日渐丰富的代表——从三大商场到五大综合体
■   从原先几间简陋的房子到如今设施齐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以前的缺医少药到目前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全覆盖——市民就医看病越来越便捷
■   1993年,市文化馆和图书馆加起来不足5000平方米。20年后,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8万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从匮乏到全覆盖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