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撤县设市20周年
首页 >> 20人物 >> 内容

从1998年至今,他利用业余时间进军营送电影,“阿陆师傅”成了官兵们对他最亲切的称呼。
今年1月,他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陆丁兴>>>16年放映700多场拥军电影


陆丁兴在调试设备。 


  “阿陆师傅来了,赶紧帮忙。”日前,随着江苏海警支队第一大队执勤战士一声大喊,官兵们纷纷拥到刚进营区的一辆面包车前,搬器材、挂银幕、接电线、固定调试放映机……很快,一个简易的露天电影院搭建完成。

  这个在浮桥无人不知的“阿陆师傅”,名叫陆丁兴,今年51岁。他每个月都会赶到各驻太部队,为官兵们放映一两场拥军电影。从1998年至今,他已利用业余时间为驻太部队免费放映700多场电影,“阿陆师傅”也已经成了官兵们对他最亲切的称呼。今年1月,他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主动联系

  为官兵送电影

  陆丁兴从小就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能手握钢枪为祖国站岗放哨。虽然因身体原因未能实现“军旅梦”,但他对部队和军人的感情却越来越深。

  1995年,33岁的陆丁兴成为了太仓港开发首批动迁户,同时也被招到当时的浏家港文化站工作,当起了放映员,负责在全镇播放露天电影。每当有军人路过,他总会热情地招呼他们进来看电影,但因为部队管理的制约,很少能在露天电影场看到军人的身影。于是,阿陆师傅骑车找到离其固定放映场地最近的太仓边检站监护中队,希望部队组织官兵来看电影。正为无法丰富一线执勤官兵业余文化生活而发愁的队领导很快答应了阿陆师傅的提议。可是,该中队只去看了一次,就再也没去过阿陆师傅的露天电影放映场了。原因是放映场人员太杂,播放的片子也不适合官兵看。有一次,一位边检战士半开玩笑地对他说:“阿陆师傅,您能不能到我们部队里来放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陆丁兴决定到部队为官兵放映“拥军电影”。1998年,他主动上门联系,从卖菜的邻居那里借来一辆三轮车,一个人将七大箱450多斤重的放映器材拉到部队营区,给边防官兵免费放映了第一场电影,战士反响热烈。

  “只要官兵们愿意看,我就会一直免费给大家放下去。”从此以后,他每个月都会赶到边检、海警、消防等部队,为官兵们放映一两场拥军电影。每次走在路上,战士们只要碰到他,都会叫他一声“阿陆师傅”,并主动搭一把手。陆丁兴说,每当听到战士们南腔北调地叫他一声“阿陆师傅”,他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身体允许

  会一直放下去

  2001年,乡镇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编外人员一律清退,阿陆师傅也是其中之一。领导找到他,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将电影放映机卖给他。于是,他瞒着妻子凑钱买下放映机,自己放电影养活自己。期间,他一边给红白喜事包场放映电影,一边用赚来的钱坚持为战士们义务放映。最困难时,为了赚钱租片,他上半夜放电影,下半夜帮人打临工卖菜,这样整整持续了3年。

  “现在,我们港区变大了,变漂亮了。高楼多了,工厂多了,马路宽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陆丁兴说,随着港区的发展,驻地部队逐渐增多,他放映拥军电影的业务也越做越大,定点的拥军单位从最初的2个扩展到7个。每当逢年过节,他的放映日程都排得满满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式放映机沉重的分量,让他感到有点力不从心。2006年,市文广部门给陆丁兴配置了一台数码电影放映机,新设备比老式放映机轻了不少,画质也更清晰。“到村里放免费电影,每场还能补贴100元,他们都说我‘傻人有傻福’。”陆丁兴介绍,虽然片租、机器维修费用、电脑等配套设备仍得由自己承担,但想到居民和官兵都喜欢看电影,他就干劲十足。

  如今,阿陆师傅每年为村、社区放露天电影300多场,此外,还继续为部队、学校、敬老院等单位定期免费放映。16年来,陆丁兴光为部队免费放映的电影就超过了700场次,留在军营的时间共计3000多个小时。有细心的战士为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每场500~800元放映费来计算,这些年来,总费用已超过40万元。对此,陆丁兴笑着说:“拥军不能用钱来算,只要能给官兵们带来欢乐,我就很快乐。”他表示,只要自己还能走得动,还拿得动机器,就会一直坚持放映免费电影。

  人物

  名片

  陆丁兴,1962年出生,基层电影放映员,免费为驻太部队放映电影,16年放映拥军电影700多场。2009年,他被评为苏州市、太仓市“十佳新人”;今年1月,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记者 邢智丰/文 姚建平/图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