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24岁的她偶然接触到献血的概念,当即萌生献血的想法;
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8天之后,她开始了无偿献血之路。这些年来,她执着公益、热心奉献——
闵知行>>>“献血达人”15年捋袖105次
“大家在这里排好队,将手里的表格按照要求填好。”9月11日下午,振辉化纤有限公司组织员工爱心献血,作为一名志愿者,闵知行吃过午饭便早早赶到现场作准备。一顶红色帽子,一件红色志愿者马甲,一张热情微笑的脸庞,勾勒起很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苏州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苏州市爱心使者”、“太仓市十佳道德标兵”……无数大奖的光环笼罩在这个普通但不平凡的农村妇女头上,让她成为我市爱心志愿服务事业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献爱心不是负担没有终点”
1989年,24岁的闵知行在当地供销社做司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第一次接触到献血的概念,得知献血可以挽救别人生命的她当即就萌生了献血的想法。“当时国家对于献血还没有规定,想要献血却不知道怎么献,去哪里献。”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闵知行仍记忆犹新。“献血可以挽救别人生命,又不会影响自己身体健康,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闵知行并不是说大话。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8天之后她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至今已105次捋袖献血,累计献全血2600毫升,献成分血95次。在她的带动下,她的丈夫从2001年至今80次参与无偿献血,累计献全血2000毫升,献成分血73次。闵知行用她15年的坚守践行着当初的爱心承诺。
从2010年摘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到2011年荣登“中国好人”榜,这个来自农村的普通妇女一次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各级媒体对她的宣传报道也让人们了解到她在奉献爱心方面“几近疯狂”的行为:除了定期参与无偿献血,她还连续7年为西部“母亲水窖”工程捐款,每年捐1000元;资助多位贫困地区的学子,直到他们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四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水灾等灾难过后,她捐献爱心款……熟悉她的人都说,闵知行从牙缝里抠出钱来助人,身体里流出血来救人。“献爱心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也不会有终点,多做一次好事可以多帮助一个人,自己也可以多一点快乐。”
■“志愿服务温暖他人是幸福”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像闵知行这样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人越来越多:从一开始对无偿献血不太了解、有所忌讳到如今我市每年超15000人次参与、超400万毫升血液贡献临床医疗需要;从闵知行成为太仓献成分血第一人,到如今我市每年有400人次参与成分血捐献;从捐献造血干细胞刚刚起步到现在1041名志愿者登记入库、7名志愿者成功捐献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从“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封建思想牢不可破到如今102名市民进行遗体捐献登记……近20年来,市民在公益爱心事业上观念的变化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让娄东大地每一个角落都温暖如春。
无数的荣誉和奖杯足以让闵知行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但是她并没有选择躺在过去的荣誉上沾沾自满。“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参与公益活动,这么多年下来,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闵知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年,只要血站有采血活动,她都主动参与当志愿者;而得知血液库存紧张的消息,她和爱人立即赶到血站献血。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包括无偿献血在内的各项公益活动中来,特别是得知不少人是在知道她的事迹后才决定投身公益、奉献爱心的消息后,闵知行感到很欣慰,“公益事业受益的是整个社会,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只要我们坚守奉献,这个世界就会充满阳光。”
人物名片
闵知行,1965年生,沙溪镇岳王社区的一名下岗女工。从1998年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至今,15年时间里她执着公益热心奉献。她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得主,她还是苏州市爱心使者、太仓市十佳道德标兵、“太仓骄傲”十大新闻人物。
□记者 曹鹏飞/文 姚建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