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撤县设市20周年
首页 >> 20人物 >> 内容

“从过去的孤军奋战到现在的齐抓共管,从过去的打打闹闹到如今的日益和谐,20年的调解史,就是社会变迁史”——  

 

闵玉琴>>>守护社会和谐的“老舅妈”

 

  闵玉琴在调解纠纷。 

  中等个头,慈眉善目,执著坚强,这是浏河镇司法所所长闵玉琴给大家的印象。自1985年4月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以来,她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余件,被当地百姓称为“老舅妈”。

  ■ 10年前打打闹闹事情特别多

  “小到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大到财产分割、安全事故,都在基层调解员的调解工作范围。”闵玉琴告诉记者,20多年来,她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余件,其中多半是10年以前发生的打打闹闹之类的事情。

  闵玉琴和记者讲了一个调解案例。沈某于1996年举家将户口由外地迁到浏河镇原苏张村十组,村里将八组4亩责任田分给其耕种,1998年经市政府确权发证。2007年农业税费改革后,原苏张村八组村民认为沈某在十组,到八组分地侵占了八组利益,八组村民多次找沈某协商、到政府上访索要土地,但沈某以该土地是依法取得为由拒绝归还。为赶在收麦前拿到沈某的土地,2007年5月8日,八组村民情绪激动地来到村委会,强行要求收回土地。沈某儿子知情后觉得当地人欺人太甚,遂召集100多个外地人扬言用武力制服,这激起了村民的怒火,械斗一触即发。

  “你到太仓10多年了,我们早把你当太仓人了,无论当地人、外地人,都要做个守法的人。你十组的人占八组的地不合规定,你所谓‘依法’取得的土地是有原因的,现在八组要回土地是合法的,希望你能理解。当然,对你的损失我们也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闵玉琴一个人急忙赶到村委会,挺身冲入情绪激愤的人群中,一番合情合理、苦口婆心的话说得沈某父子低下了头。随后她又与村委会、村民代表协商,希望他们站在沈家的角度换位思考作出让步。经过一天的辛勤努力,最终达成协议:沈某同意交出土地证并归还土地;村委会每年补偿沈某4亩地租金3200元至土地证年限到期为止。一场由土地纠纷积怨的群殴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 如今农村生活越来越和谐了

  闵玉琴对记者说:“以前在社区走访,总是被居民拦下来,他们反映的事情都是谁家吵架了、打架了等等,而现在有了调解员和社区民警,居民反映争执的事情少了,而笑谈社区幸福生活的多了。”

  “一支笔、一个调解记录本、两条腿、一张嘴,这是我们十几年前常用的4件工具。”闵玉琴说,“现在不同了,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市、镇、村(社区)、户等多级调解网络,实现了农村调解员活跃在田间地头,能够协同多部门用情、理、法相结合的调解方式,在田间地头搭建起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构建‘和谐田间’。”

  “一个镇有几万人口,如果光靠领导干部的接访解决问题,那就像舞台上演的‘对台戏’,即使这几万群众的信访发生率仅为1%。,这台‘戏’也很难收场。”闵玉琴跟记者算起了这本“矛盾”账。她认为只有变“对台戏”为“大合唱”,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2012年7月,河北社区的刑释解教人员陈某回家时心灰意冷,妻子与其离婚。违法的事不干了,但思想还没转变,无奈之下他来到司法所求救,言语间流露出“回来无依无靠流落街头,倒不如惹点事再回监狱吃住不愁”的想法。

  为妥善安置陈某,闵玉琴立即向镇领导汇报,并多方求援协调安置,让他有房住、有事做、有饭吃。一年后,陈某找到如意伴侣,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从过去的孤军奋战到现在的齐抓共管,从过去的打打闹闹到如今的日益和谐,20年的调解史,就是社会变迁史。”闵玉琴坚定地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广大农村地区正处于由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如今的纠纷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传统基层人民调解制度的固有模式面临挑战。“闵阿姨调解工作室”就是新形势下稳定人心、构建社会和谐梦的“工作室”。“为了一个社会和谐的梦想,我们在‘工作室’随时整装待发。”

  人物名片

  闵玉琴,现任浏河镇司法所所长。1985年4月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省“杰出人民调解员”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记者 庄 超 文/图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