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撤县设市20周年
首页 >> 20年变化 >> 内容

20年前,太仓的商业设施只有五六万平方米,集中在人民路一带;现在,人民路两侧的商家连成片,演变为成熟的商圈,成为我市城市商业业态日渐丰富的代表——  

从三大商场到五大综合体

 

  两年前,上海东路与娄江路交汇处还是几家工厂。随着城市东进步伐的加快,一座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融合大型商业中心、城市步行街、商务酒店、甲级写字楼、高级公寓、电影院线等多种时尚业态的万达广场拔地而起。这一全球顶尖的商业模式不仅成为众多市民购物、餐饮、文化、娱乐、商务和休闲的绝佳去处,而且带动了城市商业朝着时尚、现代、齐全、国际化、体验性方向大步迈进。 

  万达广场是我市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撤县建市20年来,我市人民路商业中心升级为人民路商圈,代表性商业形态从新城商场、镇洋商场和人民商场等三大商场变成了南洋广场、万达广场、华旭广场、五洋广场和森茂汽车城等五大城市综合体,外资零售企业从零到沃尔玛、星巴克、乐天、史泰博、肯德基等世界零售业大鳄竞相入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3年的10亿多元增加到2012年的195.8亿元,20年之间增长了近20倍。 

  人民路商圈流金淌银

  进入“金九银十”,人民路商圈的商家迎来销售旺季。新城广场、华联商厦、新世界百货和南洋广场等商业网点内满是提着大包小包的市民,或三五成群休闲娱乐,或是面露喜色洽谈商务。“1993年,城区商业设施不多,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人民路、武陵街和县府街、新华东路之间,比较有名的就是新城商场、镇洋商场和人民商场。”新世界百货总经理吴卫红说,随着华联商厦、南阳商厦(后并入华联商厦)以及新世界百货等商场的开业,商业中心演变为人民路商圈。而南洋广场、华旭广场的开业,则把人民路商圈推向了成熟。 

  “20年前,太仓的商业设施只有5至6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人民路商业中心,而且商业设施尚没有全部到位,那时候的人民路从县府街往南,商业门店稀稀疏疏,只有新华书店、邮政局等少数几家。”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志刚从事商业工作多年,对商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现在人民路两侧的商家已经连成片,新世界百货营业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华联商厦新楼落成后营业面积达2万平方米,新城广场也进行了提档改造,南洋广场以现代性的和谐建筑元素构建起现代大型商业空间,华旭广场则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中心综合体”生活模式。 

  人民路商圈是我市城市商业业态日渐丰富的代表。刘志刚说,原来的传统百货、餐饮店等商业业态,逐渐变成了专卖店、专门店、时尚百货、大卖场、连锁店、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城市综合体等新型业态;原来作为城市商业代表的百货商场,变成了南洋广场、万达广场等提供一站式便利消费的城市综合体。

  零售业大鳄纷纷抢滩

  肯德基选址具有严格的标准,众多县级市很难进入他们的视线,而太仓就开出了6家。刘志刚介绍说,现在世界零售业大鳄竞相入驻太仓,除了肯德基外,还有沃尔玛、星巴克、乐天、史泰博、麦当劳等;外资贸易公司则有西本新干线等企业。20年前,太仓没有外资零售企业,也没有外资贸易公司,直到1994年才有了第一家外资零售企业——佳得士加油站。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收入的提高,我市的市场体系日渐完善。“过去,我市跟其它县级市一样,主要只有各镇区的农贸市场。”刘志刚翻开手头的一份资料说,现在农产品从批发到零售一体化,市民批发农副食品可到江南农副食品城,零买农副食品可到各社区菜市场、超市的食品柜。除了农产品市场,我市还建成了昊华华东国际塑化城、五洋商城、义乌小商品市场等生产生活资料市场,以及森茂汽车城、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

   商业设施的完善,给市民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实惠。“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买中高档商品喜欢到上海去,穿上一件在上海买的衣服,就会觉得身价倍增,还会时不时地到亲友面前炫耀一番。”家住向阳路的张先生回忆说。据了解,1993年,太仓的消费30%左右外流到上海等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出头一点;2012年,90%的消费留在了太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5.8亿元。20年之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近20倍。  

  □记者 李孝忠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