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钟其
弇山园为明代南京刑部尚书、文学家王世贞(1526~1590)的私家花园,初称“小祇园”,后因《庄子》《山海经》《穆天子传》中有“弇州”“弇山”,皆仙境之说,王世贞遂自号“弇州山人”,改园名为“弇山园”“弇州园”。
王世贞不仅文学造诣深厚,对园林也有独到见解。他以为“第居足以适吾体,而不能适吾耳目,计必先园”,因而与当时的造园高手张南阳合作,在太仓城内隆福寺西建了号称“江南第一名园”的弇山园。
张南阳(约1517~1596),明代造园专家。号小溪子,更号卧石生,人称卧石山人。上海县人。自幼从父学绘画,后以绘画构图造型法叠造假山和造园而著名。其堆叠的假山沓拖逶迤,嶻嶪嵯峨,顿挫起伏;且奇奇怪怪,变幻百出,往往让见者骇目恫心,谓不从人间来也。弇山园为张南阳三大园林杰作之一,《张山人传》中说:“唯时吴中潘方伯以豫园胜,太仓王司寇以弇山园胜,百里相望,为东南名园冠。”
关于弇山园的建造时间,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在《园林谈丛》一书中认为与豫园相近。豫园的建造时间是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到万历五年(1577),故弇山园的建设前后历时也大约十八年。
当时建成的弇山园占地七十余亩,由“东弇”“中弇”“西弇”三部分组成。
自园门入为中弇,织竹高垣,旁植花木,花时雕缋满眼,名“惹香径”。径旁有红白蔷薇、茶藤、月季、丁香等等,花团锦簇;中通一门,至弇山堂,堂北有海棠、海棠梨各两大株,繁卉娇艳;再北,有莲池。其景致之雅美,用王世贞的话说:春天时,坐在二棠树下,不酒而醉;长夏醉而临池,不茗而醒。
往西过萃胜桥通往西弇,遍布奇石,名“簪云”“伏狮”“侍儿”等等。桥北有滩,只见群石怒起、雄浑怪异,或如狮、或如虬、或如眠牛、或为羊者,不可胜数。其间有缥缈楼,为三弇最高处,碧瓦雕栋,临窗西望,娄水如练,马鞍山遥遥可见。
由中弇过东冷桥,再过窈窕峰,至分胜亭,东弇之胜始显。在百纳峰、蟹螯峰、芙蓉屏、云根嶂、飞练峡、流觞所、挹青峰、娱辉滩、嘉树亭、玢碧梁、九龙岭以及山神洞、留鱼洞、振衣渡、广心池等处,其景不类中弇,而是尽人巧,多天趣。其间的堂楼建筑亦各有特点,特别是尔雅楼和小酉馆两座藏书楼,在中国藏书史上闻名遐迩,藏宋版精绝者及字画等达4万余卷之多;原藏于元代赵孟頫家的宋版《两汉书》,刻印精美,更为诸宋版之冠。
王世贞对此园最为钟爱,题咏诗作数以百计,还在园中接待了戚继光、李时珍、徐阶、屠龙、陈继儒、汪道昆、胡应麟、梁鱼辰、潘季驯、王锡爵等诸多名人,留下了不少炙脍人口的佳话。
王世贞晚年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孙:“吾兹与子孙约,能守则守之,不能守则速以售豪有力者,庶儿善护持,不至损天物性,鞠为茂草耳!”但其次子、三子英年早逝,长子中进士及第,进入仕途后因牵连“通书事”被削籍,家道由盛转衰。邑人张采在《娄东园林志》中提到,明崇祯年间,弇山园已转售他人。后来,王世贞之孙,画坛“四王”之一的王鉴,于明末罢廉州知府职回太仓,不仕清,就弇山园故址一隅筑陋室居之,生活清苦。
至清末,弇山园归陆姓所有,相沿叫水山陆家;后来陆姓衰微,辗转归汪氏,民国时改称半园,汪园,又叫汪庄;上世纪50年代,于旧址建太仓制药厂,是为旧弇山园的最后结局。
后来,太仓老城区改造时,从弇山园旧址找到了大量太湖石以及弇山堂的石础。在太仓文化人士和老同志的提议下,从2002年3月开始,为了继承和发扬悠久的园林艺术,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先是觅得了明代张南阳建造弇山园的原图纸,然后借鉴其创作构思,以传统与自然风格为基调改造太仓公园。
太仓公园旧址是南宋海宁寺,前身是梁妙莲庵,有一千余年历史。据现藏于王锡爵故居的《太仓州重修海宁寺记》碑载,“万历二十四年(1596),名宦王世贞欲劝缘更新,经营数年未竟而身殁,四方拜祭者则竞相为此捐轮金钱,以资冥福,未几竟告成功。”该寺后来曾被整修过。
一直到咸丰十年(1860),海宁禅寺再次毁于兵燹。光绪二十三年(1897),一个名善通的和尚在旁边盖了茅屋,发誓要重修海宁禅寺,时出募化。旋因募金被窃而发疯,人称疯和尚。和尚去世后,茅屋倾圮。当时通海泉前有重建的西土地庙(亦称兴德土地庙),石亭东尚有玄武殿、花神殿等庙宇多间,庙门西向。
光绪三十年(1904),此处改为西路小学堂。在小学堂后面,另辟校门南向,后曾改为艺徒学校。民国初年(1911),由陆佐霖、陆大衡、李液丰三人设计布置,建为息游山庄。前围以墙,西疏溪水,流通北溪,东界为西土地庙。又广植花草树木,开拓幽径,中辟草坪,旁设石座;前筑土山,垒以山石,上有凉亭;后面有师竹轩(俗称四面厅,系纪念劝学所所长刘师竹而建),围以花坛;侧有树萱斋,壁嵌碑石;并凿荷花池二,架以小石桥和三曲桥,池旁建亭。园内曾设有茶座,夏令有冷饮和点心。另外,县立图书馆七楹,曾建于园内。当时,树萱斋壁间嵌有王锡爵重修寺碑记大脚佛印碑、董其昌写经碑等。1937年,息游山庄被日机炸毁。
新中国成立后,渐次修葺,面貌刷新,并改名人民公园。园内新辟鹿苑、孔雀轩、动物园等,并建墨妙亭,保留铁釜、通海泉、望海峰等遗迹,增添了公园景色。后又在墨妙亭西北开辟革命历史陈列馆。
在改造时,于海宁寺遗址发现大量石础、石柱、条石等,还有墙基遗址、石亭遗址和几十块释迦真身宝塔残砖等,为研究宋代寺庙提供了珍贵的实证。与此同时,在园内叠山理水,广植巨树,修复古建筑,先后复建了弇山堂、嘉树亭、点头石、分胜亭、小飞虹、九曲桥、留英涧、茗香径、振衣渡、竹林清音、西归津等几十处景点;并增添琅琊别墅入口为砖雕门楼;再加上已有的宋代花石纲遗物望海峰、明洪武年间开凿的通海泉、元代大型铁釜、郏亶墓以及重建的墨妙亭等,不仅再现了当年弇山园碧波环绕,亭台楼阁,绿树成阴的旖旎风光,还增加了许多新元素,面积扩展为110亩,复名弇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