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3年01月13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寒冬中的温暖

  

  

  

  □闫慧芳

  

  这几天陡然就冷了起来,太仓还飘起了雪花,我不禁想起自己上学时,是如何度过这凛凛寒冬的。

  高中时,由于学校离家不远,我都是骑着自行车去上学。那时候还不流行挡风被之类的“御寒神器”,全靠年轻人的那股“火力”硬捱。

  每次顶着呼啸的寒风到教室时,身体就像刚从冰窖捞出来,浑身冰凉,牙齿都在打颤。

  同学们为了御寒也是各显神通。有的人终日热水杯不离手,有的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包裹得像熊猫,有的则不停抖腿,企图通过“运动”产生一些热量。而大部分人都会备着一件不穿的棉衣盖腿,再把棉衣的两只袖子藏到屁股底下,这样既有了坐垫,又有了盖毯。虽然如此,同学们的手上、脸上还是陆陆续续生起了冻疮。尤其是晚自习,更是冷得刺骨。

  那时下晚自习后,十点左右才能到家。到家时,双手冻得通红僵硬,肚子也饿得咕咕直叫。母亲心疼我挨饿受冻,总是算好时间,在我到家前就把饭菜热上。有时候是一碗鸡蛋羹,有时候是一碗白菜汤。总之,是滚烫的、冒着热气的,能驱散我满身寒意。有一次,大抵是没有把握好火候,煤炉灭了。父亲责怪母亲为什么不换上新的煤球,毕竟再生火点燃煤球需要花费很大功夫。母亲嗫嚅着说:“新换的煤球热气传递得慢,起不到保温效果,这样芳芳回家就吃不上热乎的饭菜了……”母亲的话让我心里荡起一股暖流,仿佛这冬日也没有那么寒冷。

  最痛苦的莫过于早上起床。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赖床的人,但每次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再穿上冰凉的衣物时,一晚上好不容易积攒的热气在一瞬间消耗殆尽,总让人感觉丧气。因此,我每次上学总是堪堪迟到。母亲想了个法子:把我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夹在两层盖被之间,这样第二天起床时衣服便是热乎乎的。因为这个妙计,我的穿衣起床之路不再那么艰难。

  下雪天不能骑车,我五点多就起床,步行赶往学校。当我踏着雪窝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学校时,棉鞋早已被打湿。正当我发愁这一天该怎么度过时,门外传来一声呼唤,是父亲来了。只见父亲得意地晃了晃手中的袋子,从里面拿出一双棉鞋来,说:“雪下得这么大,我心想你到学校肯定湿透了,所以特意来给你送棉鞋。”我看着父亲手中崭新的棉鞋,心想,这不知是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熬了多少个夜晚才纳成的,鼻子一酸,眼泪就要夺眶而出。而父亲以为我是嫌弃棉鞋款式老旧,忙解释说:“今年收成不好,明年冬天一定给你买一双时尚的雪地靴……”我扬起笑脸对父亲说:“我还是觉得这种棉鞋最暖和。”因为这双鞋,我觉得这个冬天一点都不冷!

  冬日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烧锅。那时家里还是老式灶台,做饭需要不停往灶膛里添柴。我总是借口给父母帮忙,坐在灶膛前烤火。饭快做好时,我还会往灶膛里扔几个小红薯,用柴火的余温将红薯烤熟。跳跃的火苗点亮了我的微笑,也温暖了我整个冬天。

  又是一个凛冬。尽管坐在空调房里,仍然感觉有丝丝寒意。我才明白,虽然那时候条件不好,但父母对我的爱从不贫瘠。正是因为有他们的爱,我才能安然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他们的爱让冬天不再难捱,让寒冬变成了暖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新闻·时事
   第04版:交运
   第06版:市场监管
   第07版:教育
   第08版:周刊·墨妙亭
小时候的年
冬之韵
暗香疏影 □张屹 摄
寒冬中的温暖
难忘那碗羊肉面
沁园春·悼念为解放一江山岛牺牲的战友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8寒冬中的温暖 2023-01-13 2 2023年0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