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有这样一群人,曾经,他们应征入伍,保家卫国,经过部队大熔炉的锤炼,铸就了勇往直前、刚毅不屈的精神,成为“最光荣的人”。他们即使脱下军装也不忘初心,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太仓日报社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辟“致敬最美退役军人”专栏,报道太仓优秀退役军人典型,向全社会展示他们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风采。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潘雪荣:基层百姓的贴心人
潘雪荣,1963年出生,1982年参军,在第十二野战医院服役,参与医院的后勤工作。1985年退伍回太仓后,一直在基层农村工作,当过村主任、村书记,这一干就是20多年。目前他虽然从金双凤集团总经理的位置上退线,但仍积极参与公司的经营运作,为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岗位上,要切切实实地把工作做好,为老百姓干更多实事。” 潘雪荣告诉记者,军营中的历练和长期的基层工作让他始终保持着那份初心。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当好乡村振兴的“尖兵”
龚志昌,沙溪镇香塘村人,1993年底入伍,1997年底退役。入伍期间入党,当过汽车消防班班长。
即使退役已有23年之久,龚志昌身上仍隐隐有一股军人的精气神。从他的讲述中,记者清晰感受到了军旅生涯对一个人性格、作风的磨砺。
“当兵第一年,我是警卫排战士,第二年去宁夏学开车,成为一名汽车兵。那时候环境艰苦,吃饭都是就地而坐,风沙一起,手里的馒头上落一层灰也照吃不误。”龚志昌回忆说,4年军旅经历是他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施洪刚:平凡保安彰显军人本色
施洪刚,1975年出生,1993年至1996年在武警浙江总队舟山支队嵊泗中队服役。在部队里先后获一次嘉奖、一次执勤能手等荣誉。1996年退伍回到家乡太仓后,一直坚守在平凡的保安岗位上。
科教新城南珠物业的保安队长施洪刚,退伍后在保安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以“驼负千斤、蚁负一粒”的踏实本分和一颗炙热的心,努力为自己所在的小区居民做实事做好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军人本色。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张仁极:闯出致富新天地
张仁极,双凤镇新湖村人,1977年生,1995年参军入伍,1998年从部队退伍后成为城厢镇联防队员。浑身都是冲劲的年轻人总想有个不一样的人生。两年之后,张仁极辞职,跑起了蔬菜运输,再到下地进大棚种菜,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户,在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还帮助周边农户解决销路。作为市人大代表,这几年他持续调研走访,为一线农民“鼓与呼”。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刘清:组织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刘清,1929年出生于安徽省和县,1944年6月参加新四军7师含(山)和(县)支队,后随部队编入山东野战军7师、华东野战军7纵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在部队期间主要在文工团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后勤工作,并先后在苏南行署、江苏省卫生厅工作。1955年退出现役,1957年调到太仓,在文教、民政、计划等部门工作,1978年参与县经编厂筹建,1989年离休。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陆祖德:翱翔蓝天22载
“我的青春是在部队度过的,当了近28年的兵,为我国空军建设尽了一点力。我很自豪,也很荣幸。”陆祖德已经80多岁,当兵的经历、飞行员的生涯,就像烙印一样刻在了他的脑子里,不曾淡忘过。
满分完成单飞考试
“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义务兵,1955年在太仓应征入伍。当年全太仓应征新兵624名,我是唯一成为飞行学员的。”陆祖德说,自己出生在岳王,是个标准的农村娃,20多年的飞行经历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李尚虎:干什么都要认认真真
李尚虎,1976年8月出生。1994年入伍,先后在武警上海市消防总队第五支队吴兴中队、特勤大队龙阳中队等服役。曾在消防战斗中因公致6级伤残,1999年转为士官,多次获评优秀士兵、士官,受嘉奖。2005年转业到太仓,目前在太仓万达广场从事行政工作,兼任公司党支部书记。
眼神坚定,腰板挺得笔直,说话时不仅声音大,而且简明扼要……尽管转业已经快15年,但李尚虎身上还是有很多军人的特征。而部队对他的影响远不止于此,部队培养他学了厨师,转业后他开过饭店创业;他在部队一直负责后勤管理,现在又管理万达广场的员工餐厅。 1996年1月,李尚虎入伍已经1年多,参加过多次消防战斗,但却在一次救火行动中受了伤并致6级伤残。
李尚虎回忆说,当时失火的是一处老楼房,并不高,他和战友上了梯子,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负责开阀门的战友就打开了阀门,消防水带提前充了水,握着水带的他猝不及防,从五六米高处摔下来,腰椎盘受了伤,此后断断续续进行了治疗,但病情时常反复。
伤愈后,部队送他到职业学校先后参加了初级、中级厨师的培训,他担任后勤班长职务,负责中队的后勤工作。离开战斗员岗位,李尚虎凭着厨师技艺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又成了一名后勤骨干。1999年,中央军委授予上海...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陆晓敏:创业路上不改军人本色
陆晓敏,1992年11月出生,2014年入伍,服役于江西武警特战大队。曾担任副支队长驾驶员,2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获嘉奖2次。2016年退伍回到太仓,经历多次创业,今年4月创立苏州白虎军事训练营,任总教官。
记者见到陆晓敏时,他还在与员工开会,筹划新创立的星辰文武学院相关事宜,俨然一副新创业者的忙碌神态。
今年4月,陆晓敏和5名退伍军人创办了军事拓展训练营,为青少年、大学生、企业公司等提供军事拓展服务。今年11月,他们又创立星辰文武学院,通过融合文化、体育、军事,开展青少年特色教育。从参军路走上创业路,陆晓敏的身份变了,但不变的依旧是那颗滚烫的心。
退伍不褪色
见义勇为爱管“闲事”
22岁时,陆晓敏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2年的军旅生涯,让这个90后小伙变得正直、坚毅、果敢。
2016年夏天,江西遭遇大规模暴雨袭击。当时还在江西武警特战大队服役的陆晓敏,跟随支队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驾驶冲锋舟进村入街搜救被困群众、巡逻河岸加固堤坝……身处抗洪一线,陆晓敏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累了就短暂地眯一会儿,睁开眼便继续跟洪涝战斗。”直到把一个个灾民全都转移后,陆晓敏绷紧的神经才放松下来。此外,他还曾参加过江...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郁建明:曾在蓝天翱翔1900小时
郁建明,1954年1月出生,1969年2月应征入伍,1971年7月选飞进入空军第四飞行学院预科大队任飞行学员,毕业之后担任飞行教员。服役期间,飞行时间达1900小时,高标准完成了多种气象条件下的飞行和教学。因成绩突出,他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
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回到地方,郁建明的身份和岗位多次发生了变化,但他始终牢记一点,就是不管在哪里,一定要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好。
■参加两次选飞终于如愿以偿
郁建明告诉记者,他似乎注定和飞行员有缘,因为他有两次参加选飞的经历。
1970年,空军到陆军部队挑选飞行员,已经在沈阳军区某部警卫排当班长的郁建明知道后立刻报了名。在参加一系列严格的体检和政审之后,全团只有他一个人全部合格,也是唯一的入选对象。由于当年整个选飞的名额有限,郁建明最终没有去成。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沈建球:弹片残留身体34年
沈建球,1962年10月生,1981年10月入伍,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参加老山对越防御作战,先后参加了重大战斗10余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荣立一等战功1次。1986年11月复员回到太仓,被分配到太仓工行工作至今。
在部队,他勇敢作战,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在战斗中即便负伤仍坚持完成任务,导致弹片至今仍残留在身体内;退伍后,他充分发扬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吃苦耐劳,默默奉献。他就是退役军人沈建球。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徐晋芳:为家乡体育事业尽心尽力
徐晋芳,1933年7月10日生于江苏太仓,1955年4月参加飞行,毕业于空军第三飞行学院。编入空军24师飞行员,后任中队长、团副参谋长。转业回太仓后,在县体委任副主任,1994年退休。
记者见到徐晋芳时,他刚从商丘参加完老战友的聚会回到太仓。
徐晋芳1957年毕业于空军第三飞行学院,编入空军24师飞行员,后任中队长、团副参谋长,空中飞行时间800多小时。转业回到家乡后,为太仓的体育事业奔波劳走,作出了很大贡献。
“你明天不用上机场了,赶紧收拾行李准备集合报到。”1954年6月,还在航校从事地勤电气员工作的徐晋芳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在此之前,他参加过选拔飞行员的体检,但因为血压偏高而未能如愿。之后的日子里,他除了学习专业知识、练习专业技术外,还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领导的这句话意味着徐晋芳“飞上蓝天”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在锦州三航校经过1年的理论学习和2年的飞行训练,徐晋芳熟练掌握了多种机型和气象的飞行,毕业后成为空军24师的一名飞行员。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李雪飙:一双“鞋”行走天下
李雪飙,1961年出生,1981年退伍返乡,白手起家,坚持走创新创业之路,以一双“鞋”行走天下。现为市工商联常执委,高新区商会副会长,太仓亿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运动鞋打开市场
李雪飙退伍回到家乡后,进入陆渡建筑工程公司跑运输。1984年春,他进入村办苗圃皮鞋厂跑供销。想干一番事业的李雪飙当年年底被推荐为厂长,上任伊始,他大胆改革,高薪聘请浙江师傅来厂指导,创立品牌,以计件制激励职工,并起早贪黑地跑采购、搞销售、抓质量。两年后,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扩大生产,厂里又建起3层的钢筋混凝土大楼,作为主车间,在当时太仓的村办企业里轰动一时。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查卫东:善做“加减法”的“芝麻官”
查卫东,现任沙溪镇西市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1991年12月参军入伍,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1994年退伍。 利落的身姿,爽朗的笑声,看上一眼,就觉得查卫东仍有一股军人的精气神。
“退伍后,我先是进入太仓诚信化工有限公司工作,做过工人、销售、车间主任等,一直干到2011年,之后成为半泾村的民兵营长。2013年,半泾村村委会换届,我当选为副主任,主要配合半泾村原党委书记王建宏运营绿阳、绿源两个合作社。”查卫东告诉记者。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王进标:创业路上保持军人本色
王进标,1963年出生,1981年11月入伍,获得团嘉奖一次。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1月到1986年6月,参加老山防御轮战,荣获三等功一次。1986年退伍后,从生产车间一线工人成长到厂长。2001年,自主创业开设服装厂,由于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八一前夕,双凤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像王进标这样的优抚对象参观太仓发展,他正好与曾经的战友一起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王进标感叹,军旅生涯带给他很多,让他退役之后带着军人的品质不断前行。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李泽昌:用脚步丈量一方土地
正值酷暑时节,和很多人习惯猫办公室里不同,红庙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泽昌很少待在村委会里,4.1平方公里的村辖区范围,到处都有李泽昌的足迹。面对似火骄阳,曾是一名消防战士的他说:“我感觉还好。”
明知可能葬身火海来不及考虑就冲了上去
无论是转制之前的消防战士,还是现在的中国消防员,消防人员是城市中的“逆行英雄”,用无畏、牺牲、奉献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周金松:从军营到警营不变初心
周金松,1979年7月出生,现任市公安局新闻中心副主任。1997年参军入伍,先后在镇江边检站和海警支队服役,多次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岗位能手”等荣誉。2006年10月,周金松转业进入市公安局,先后在南郊派出所、指挥中心新闻办任职。
十年军旅生涯,即便脱去绿色军装,换上蓝色警服,周金松的工作和生活依然带着军人的烙印。曾在基层担任5年社区民警,后被遴选进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成为一名“新闻官”,周金松依旧没有忘却当初参军、从警的初心。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周培生:守卫蓝天的“雄鹰”
周培生,1951年2月出生,1966年9月经选飞合格进入空军第一预校,1967年12月进入第三航校,毕业之后留校担任飞行教员。在担任飞行教员的近十年中,教学飞行时间600小时,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员,荣立一次三等功。
昨日,记者来到周培生老人的家中时,他正坐在客厅里看书,看的正是由他及他的一帮老战友写的《梦圆蓝天》。他欣喜地告诉记者,这本书今年刚进行了再版,不仅印刷和排版更精美了,而且内容更丰富了。在这本书里,收录了周培生的回忆文章《飞上蓝天》。
■第一次单飞经历令他终身难忘
周培生是市军休所一名离休干部,也是退役的老飞行员。“飞上蓝天,是我儿时的梦想。飞上蓝天,我的梦想变为现实。”说起自己的飞行员生涯,周培生显得十分激动。
周培生介绍,1966年初中毕业的他报名参加了选飞工作,当时在太仓就进行了各项严格的体检,后来又到苏州和南京进行更严格的复查和政审。由于周培生太瘦了,体重差了2公斤。经过一个月的营养调节,他的体重达标,选飞合格。“我离开家去航校的那天晚上,生产队的乡亲们都来送我,场面十分感人。”周培生表示。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 翟雪明:从侦察兵到健美达人
翟雪明,1973年11月出生,1992年12月入伍,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班长”,荣获师团嘉奖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退役后创办了一家公司和一个健身馆,40岁开始练健美,45岁荣获DMS冠军杯全国健身健美公开赛男子健美75KG级亚军。
见到翟雪明时,他正在自己的健身工作室内指导学员进行力量训练。满身肌肉让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他对于健身的热爱。的确,不论是在部队,还是退役进入社会,这么多年来,翟雪明对于健身的热爱始终没有断过。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杨建清:停不下来的战斗功臣
杨建清,1963年8月16日出生,1981年11月入伍,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所在的炊事班荣立集体二等功,并被济南军区67军授予“战地模范炊事班”荣誉称号。转业之后,他多年如一日照顾牺牲战友的母亲,2012年入选“中国好人榜”。
他是老山前线上下来的一名普通战士,把牺牲战友的妈妈当成自己的妈妈;他和他的团队历经8年苦心钻研、历尽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国内紧缺的纳米新材料,并申请多项国家专利。
[详细]
[致敬最美退伍军人]滕国强:一方手帕暖人心
滕国强,1961年生,1979年至1982年在兰州军区后勤业务部任报务员,1984年至1999年就职于太仓市公安局交警大队,2000年下海创业,随后创办了太仓市恒力纺织有限公司。2016~2018年度太仓市劳动模范。
滕国强从军人到警察,从警察到创业者,到今年正好40年整。40年的光阴,他将军人拼搏、奉献和自力更生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尤其是这10余年间,他将一个小小的手帕织坊打造成一家年产值近亿元的出口大户,不仅带动了当地百姓和残疾人就业,还每年创造税收数百万元。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苏阿平:一路艰辛创业忙
苏阿平,1948年4月出生,1965年9月入伍,1970年10月从部队复员。他从普通工人做起,到成为“传奇”式的供销员,再到走上创业之路。他是太仓市首家于香港上市的本地民企苏创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市苏创集团有限公司的创业者、组织者、领导者。
走路呼呼带风,说话时思维敏捷、语速很快……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小时候在苦水里泡大的苏阿平,参军之后唯一的信念就是“干”,希望能好好表现,在部队干一辈子。因为身体原因从部队复员回乡之后,他的信念仍然是“干”,通过艰苦创业,所办企业年产值已近百亿元。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老军工变身志愿者
沈锦涛,1941年5月出生,1963年8月参军入伍,196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月退伍后进入市农机二厂工作。退休后,做起了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维修服务。
“老沈的手可巧了,损坏的东西经他的手一摆弄,马上就变好。”“家里的电热水壶、电饭煲不好用了,都会想起他。”“修剃须刀、修水龙头、修煤气灶、修单元防盗门……沈师傅几乎什么都能修。”在城厢镇康乐社区,聊起志愿者沈锦涛,居民们都有说不完的夸奖。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顾解龙:乡村振兴领头雁
顾解龙,1971年5月出生,1989年3月入伍,在福建省军区后勤部服役5年,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退役之后,先后在浏河镇静电厂等单位工作。2013年11月,担任浏河镇新闸村村委会主任至今。
在浏河镇新闸村的田间地头和各个村民小组中,经常会看到一位中等身材、说话办事十分干练的中年人,他就是这个村的村委会主任顾解龙。“我没到村里工作之前,一直觉得应该挺简单的。做了村干部后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既要会创新开展工作,又要具备调解各种矛盾的能力。”顾解龙说,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带领电站村民走上致富路
王义平,1960年12月出生,1979年11月在兰州军区后勤部服役,1982年12月退伍。先后在新毛镇多服公司、外经办工作。1998年3月至今,任电站村党委书记。
在城厢镇电站生态园入口处的绿地中,有一条曲折的双拥长廊,很多游客都喜欢在这里坐坐,并看看展板上村里退伍军人的故事。其中有一块展板的主人公就是村党委书记王义平,在当地老百姓眼里,他是一个致力于强村富民,并为群众利益操心的好书记,也是一位优秀的退伍军人。
[详细]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脑袋里的弹片也是军功章”
高明才,1923年1月出生,1939年10月参军入伍,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获师嘉奖一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被授予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各一枚。
“这是纪念新四军的,这是纪念抗日战争的,这是纪念渡江战役的,这几个是抗美援朝的……”说起自己的军功章,97岁高龄的高明才老人格外激动,“我从军入党80年,这些勋章是党和人民给我的最高荣誉,我要把这些勋章当作永远的传家宝留给后代。”
[详细]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