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有这样一群人,曾经,他们应征入伍,保家卫国,经过部队大熔炉的锤炼,铸就了勇往直前、刚毅不屈的精神,成为“最光荣的人”。他们即使脱下军装也不忘初心,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太仓日报社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辟“致敬最美退役军人”专栏,报道太仓优秀退役军人典型,向全社会展示他们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风采。
首页 >> 最新报道 >> 内容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带领电站村民走上致富路

     王义平,1960年12月出生,1979年11月在兰州军区后勤部服役,1982年12月退伍。先后在新毛镇多服公司、外经办工作。1998年3月至今,任电站村党委书记。

  在城厢镇电站生态园入口处的绿地中,有一条曲折的双拥长廊,很多游客都喜欢在这里坐坐,并看看展板上村里退伍军人的故事。其中有一块展板的主人公就是村党委书记王义平,在当地老百姓眼里,他是一个致力于强村富民,并为群众利益操心的好书记,也是一位优秀的退伍军人。

  ■强村富民带头人

  王义平担任电站村党委书记已经有21年,退伍军人出身的他始终有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既然当了村书记,就一定要干好,干出一番名堂。

  2003年,电站村迎来了一次发展机遇,在王义平带领下,电站村启动了电站工业小区建设。如今,工业小区入驻的电子、机械、新材料等企业达到了70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600多个,而稳定的租金收益成了电站发展的“第一桶金”,到目前为止,租金收益仍是村集体的稳定收入之一。

  工业小区为电站村发展奠定了基础,2006年,电站村又一次抓住机遇,王义平带领大家走上了建设林果基地的生态发展路,开始种植葡萄、芋艿、西甜瓜以及绿色无公害蔬菜等。经过10多年发展,葡萄、翠冠梨、火龙果、猕猴桃、蓝莓、黄桃、草莓……现在,电站村不仅一年四季瓜果不断,而且绿树成荫,河清岸美,处处都有宜人风光。

  近年来,电站村又抓住了第三次机遇,充分利用累积起来的生态优势加快了农旅融合发展,先后建成了游船码头、开心农场、休闲咖啡屋、木屋民宿、房车基地等旅游配套设施,办起了“梦幻灯光节”“桃花风筝节”“风车节”“童玩节”等各种节,吸引到了源源不断的游客。去年,电站村吸引游客30万人次,村级可支配收入超过1850万元。

  电站村取得这样的发展成就,离不开王义平的付出,而支撑王义平带领村民拼搏奋斗、克服困难谋求发展的,是军营锻造的坚毅品格。

  ■争当双拥模范

  和很多退役军人一样,王义平始终难忘军营,并将这种情怀寄托在双拥工作中。电站村在走上农旅融合发展道路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特色“拥军”路。

  早在2008年,电站村就建立了“退役士兵创业实践基地”,定期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和讲座,帮扶援助有创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退役军人,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解决退役军人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每年基地培训退役军人160名至180名。目前,电站村集体和下属企业共安置退役军人14名,电站村还先后帮助电站村3名退役军人实现创业梦想。

  随着电站生态园的发展,园内先后建成了“双拥长廊”“双拥宣传园地”“拥军蔬菜基地”等特色拥军项目。拥军蔬菜基地共种植十余个蔬菜品种,每年为驻太部队官兵提供的新鲜绿色蔬菜价值80多万元,让驻太部队后勤保障更有力。电站村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经营范围,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发了蔬果配送业务,为村级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和活力。

  去年,电站村被评为全省唯一的村级“双拥模范单位”,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特色农庄”“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基础上,新增了一张靓丽名片。(记者 张立/文  计海新/图)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