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荣,1963年出生,1982年参军,在第十二野战医院服役,参与医院的后勤工作。1985年退伍回太仓后,一直在基层农村工作,当过村主任、村书记,这一干就是20多年。目前他虽然从金双凤集团总经理的位置上退线,但仍积极参与公司的经营运作,为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岗位上,要切切实实地把工作做好,为老百姓干更多实事。” 潘雪荣告诉记者,军营中的历练和长期的基层工作让他始终保持着那份初心。
冲在抗疫一线
在今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潘雪荣义无反顾地冲在抗疫一线。“当时我们集团有两栋集宿楼,设置4个镇级医学隔离点,还要负责卡口值班,面对人员短缺的实情,作为一名党员,我肯定要冲在一线。” 潘雪荣说,“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疫情的严重,但说要建设隔离点,需要采购一批物资和设备,这让我想起在部队工作时的情景,因为很多时候都要未雨绸缪,才能做好物资的储备与配置。”因此,潘雪荣到处联系各种物资,从被褥到锅碗瓢盆,再到食材的准备,他都提前做了充足的“备货”。“后来隔离点从一个扩展到四个,幸亏这些物品都买好了,不然等到眼前,都不知道如何筹措。”
在疫情期间,集宿楼的管理也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集宿楼的务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涉及到诸多公司,人员情况非常复杂。“万一有人感染,不仅妨碍诸多企业的复工复产,而且后果严重。” 潘雪荣说,当时有一名入住的员工突然发高烧,让他非常紧张,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安排查看情况,联系120。后来有惊无险,这名员工只是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说实话,虽然有过害怕,但那时候军人的担当、党员的担当就要显示出来。”
为百姓做更多实事
3年的军营生涯虽然不长,但对潘雪荣来说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在部队里我形成了雷厉风行的性格,对后来做基层工作非常有帮助。”
从1994年到2018年,潘雪荣在农村基层一线一干就是24年。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整个太仓农村发展的变迁。“经历过大拆大建的时期,也经历过现在的拆违,如何处置矛盾纠纷一直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难题。” 潘雪荣说,一定要站在有利于整个农村发展、考虑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立场上迅速处置矛盾。
有一年,凤中村一个外地人向居民提出承包租种90亩土地,用于种植大棚蔬菜,且租期很长。“那时候对于种植大棚蔬菜还是鼓励的,但是我们从长远角度看,老百姓利益是受损的,对村级规划发展也是不利的,但很多老百姓不理解。”为此,潘雪荣当机立断,主动与老百姓、承租户谈判,冒着被谩骂、被威胁的风险,要求解除合同。最后通过多轮艰苦的商谈,圆满地解决了这件事。“凤中村一直坚持土地在农民自己或集体手中,从现在来看,这件事做得还是非常正确的,直到现在,凤中村的违建是双凤各村中较少的。”
“接下去我还会积极参与双凤的发展建设,希望能为双凤的老百姓多做些实事。”潘雪荣已经想好了退线、退休后要干的事:比如,积极参与民生项目的建议策划,在村、社区参与矛盾调解……(记者 周 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