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有这样一群人,曾经,他们应征入伍,保家卫国,经过部队大熔炉的锤炼,铸就了勇往直前、刚毅不屈的精神,成为“最光荣的人”。他们即使脱下军装也不忘初心,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太仓日报社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辟“致敬最美退役军人”专栏,报道太仓优秀退役军人典型,向全社会展示他们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风采。
首页 >> 最新报道 >> 内容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杨建清:停不下来的战斗功臣

  杨建清,1963年8月16日出生,1981年11月入伍,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所在的炊事班荣立集体二等功,并被济南军区67军授予“战地模范炊事班”荣誉称号。转业之后,他多年如一日照顾牺牲战友的母亲,2012年入选“中国好人榜”。

  他是老山前线上下来的一名普通战士,把牺牲战友的妈妈当成自己的妈妈;他和他的团队历经8年苦心钻研、历尽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国内紧缺的纳米新材料,并申请多项国家专利。

  ■在战场上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当年,杨建清所在的部队属济南军区某野战部队,1985年3月开赴老山前线。当时,他担任三连的炊事班长,一次送饭时被六连副连长一把拉进了指挥所:“敌人正在炮击,你现在送上去不是找死啊!”于是,杨建清就在六连指挥所里躲了一会。没承想,敌人的炮弹一起落下,其中的一发炮弹直接穿透了指挥所……等杨建清苏醒时发现,六连指挥所里刚才还活生生的6个人被当场炸死3个,那位副连长也牺牲了。

  杨建清虽没有明显的外伤,却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但他没有去医院疗伤,继续留在阵地上。在前线期间,他曾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带领全班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所在炊事班荣立集体二等功,并被济南军区67军授予“战地模范炊事班”荣誉称号。

  ■把牺牲战友的妈妈当成自己的亲妈妈

  杨建清所在的三连在老山前线前后轮战了一年时间,全连有13名战友牺牲。年仅19岁的山东籍战友杜兴山就是这13名战友中的一位。

  在战场上,杨建清还肩负着另外一项任务,就是把全连战友的家信送到每个阵地,交到每位战友的手中。一次,他发现一封破口的信件,是杜兴山的信,而此时离小杜牺牲已近两周了。杨建清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阅读了这封家信。小杜的妈妈在信中期待儿子杀敌立功的好消息……杨建清被这位深明大义的妈妈深深感动,于是,拿起笔含着泪水,给这位战友的母亲写了回信。

  轮战结束后,参战战士有了回家探亲的安排,杨建清首先去山东探望了未曾某面的杜妈妈。在见到杜妈妈的时候,杨建清直接叫老人为“妈妈”,并代杜兴山给母亲跪下……此后,杨建清和他的这位山东“妈妈”保持了30多年的联系。3年前,老人病危,他专程去山东为老人送终。 

  ■潜心8年研发出纳米新材料

  转业回到太仓后,杨建清被安置在太仓农行工作。2002年9月,他因脑震荡后遗症导致了视网膜脱落,按照政策办理了病退手续。经过精心治疗,他的眼睛逐步得到康复。之后,他走上了创业之路。刚开始,杨建清从事建筑外装工程,经过10年左右的打拼,积累了一些资金。2012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他接触到了纳米新材料,发现高端领域的纳米球硅材料依赖于美国、日本的进口。为此,他暗下决心要主攻这个项目。

  在之后的8年时间里,他记不清遇到了多少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7月的一天,他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发出了“高纯超细亚纳米球形硅微粉”,经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同行标准。

  杨建清说,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每每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时,全身上下都会充满斗志。 (记者 薛海荣 文/图)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