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副刊·银龄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8月26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个不眠的夏夜

  

  

  

  □潘志冲

  

  今年连续的酷暑高温,让我想起了60年前的那个夏天,用宋代诗人戴复诗中的“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来形容最为贴切了。1962年的八月初也是这样炎热,烈日持续五十多天炙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嘶哑地发出“热死了,热死了”的哀鸣。

  老农说,大伏天棉花结的棉桃为最佳。可眼下旱情严重,棉叶已开始卷萎,蚜虫把卷起的棉叶当作温床孵化繁衍,棉花丰收已经不可能了。在棉田干得直冒烟的节骨眼上,广播里传来了公社抗旱指挥部发出“全民动员,抗击旱灾”的动员令,各生产队在队长的指挥下,一场“人定胜天、灌水保棉”的战斗拉开序幕……

  那是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四周闷热无风,我和队里的七个青年早已围聚在两架临时踏水车旁。队长命令,必须在深夜时分才可取水灌田,提前的话,棉花叶会脱落,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半夜11点整,我和堂兄首先登上踏水车,车斗的水由下而上徐徐通过临时水渠涌入一大片久旱的棉田。我和堂兄用力地蹬着水车,用斗板传送上来的水浪花好似一团白雾急射而去,才十多分钟,在踏水车上的人已经大汗淋漓。待在车旁的小龚对大家说:“我出两道字谜给大家助助兴怎么样?”一旁的小王说:“好呀,你先出题,我们猜。”小龚刚把“草木之中一个人”的谜面说出口,我的堂哥立即说:“是茶叶的‘茶’。”此时,刚上车的小龚说:“让我队的高中生出两道难点的题给大家猜猜。”我擦干了身上的汗水出了第一道题:“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水能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一时刻,只听得斗板与木齿的撞击声,我把大伙难住了。过了一会儿,小王在踏水车上高兴地说:“我猜到了,是‘也’字对不对?”堂哥说:“‘也’字加三点水就是池塘的‘池’,加土字旁就是‘地’,加单人旁不是你我,那就是‘他’呀,猜对了!”大家高兴极了。就这样你出题我来答,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大家脚板劲更足了,车斗口的水花浇得更远了……说来也怪,正当大家拼尽全力劳动的时候,萤火虫也飞到周围上下腾飞,青蛙田鸡在河边草丛里亮开嗓门为我们助威。听着猜谜声、出水声、蛙叫声组成的“夏夜交响曲”,辛苦两字早已抛在脑后。在旁拿了铁锹负责封沟筑坝的老队长也笑得合不拢嘴。

  月亮慢慢西移,负责踏水的青年已轮换了好多次,但水斗前的水浪花仍滚滚飞溅。此时负责通沟封口的老队长在远处大声地说:“水已行到一半了,再过一个多小时可以通沟了。”此时正在踏水车上的我,背上、肩膀上都淌着汗水,脚底也有点痛,可能磨出水泡了,可我心里却生起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通过抗旱,我明白了棉花能纺成纱,织成布,做成衣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凌晨3点多,只听队长在棉田的另一端高声说:“水已行到了最北端,再过一会儿可以停车。”这场灌水保棉的战斗胜利结束。

  第二天,路过昨晚灌水的棉花田时,只见翠绿色的棉花叶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昨晚它饱饱地喝足了水,原先将要卷萎的叶片又舒服地伸展开了。棉花根部的泥土是湿润的,几朵浅黄色的小花蕾在枝头出现,干旱的灾情暂时解除了。

  谁料,队长在棉田里冒出头来说:“棉花叶子上蚜虫、红蜘蛛病又暴发了,红蜘蛛很难灭掉,必须等晚上花叶上有露水,再用‘六六六’干粉喷雾机喷叶子才有效果。看来你们这些参加抗旱的小青年,今晚要再辛苦一下了。”

  当夜,八个青年穿起了长袖衣裤,戴上口罩,背着药粉喷雾机,围聚在棉田的田埂上,一场杀灭病虫害的战斗马上又要打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热线·帮办
   第04版:周刊·乐活
   第05版:副刊·银龄
   第06版:市场·消费
   第07版:新闻·时事
   第08版:广告·公益
题老伴替我剪趾甲
向城市美容师致敬
老灶头
夕阳书画
我的母亲
那个不眠的夏夜
太仓日报副刊·银龄05那个不眠的夏夜 2022-08-26 2 2022年08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