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雯 文/图
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一所太仓老百姓都熟知的百年老校。在这所百年老校高一教学组的办公室里,李琴正在做新学期的准备。就在这个暑假之前,她刚送完一届高三毕业生。
出生于沙溪,成长于省沙高,李琴作为土生土长的沙高人,19年扎根乡村教育,在省沙高担任历史学科老师,对于太仓教育的发展,她有着颇为深刻的见解,“特别是近几年来,教育的发展、变化很大,从校园的软硬件、政府的重视程度等各方面都可见一斑。”
李琴回忆,她刚到省沙高那会儿,教学区和生活区在马路两侧,条件跟现在无法比。现在,随着教学楼的改扩建,运动场的升级提档,省沙高的软硬件设施与十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省沙高的发展,李琴是见证者。
随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不断深化,我市城乡教育差异逐渐缩小。从白板教学逐渐替代黑板粉笔,到未来教室、录播教室的建成,教育信息化概念已经深入每一所学校。李琴说,信息系统的不断更新,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这样的忙碌无疑是幸福的。“每年有信息化培训和信息化教育比赛,像我们10年前上课可能用一个投影也可以,但现在,上课可以用平板直接与学生进行互动。疫情期间,有的学生不能进入课堂上课,通过网络就能帮助学生在线听课。”李琴说,智慧教室的出现,让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课堂,也是学生的课堂,“有了智慧教室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展示、发挥他们自己的能力和聪明才智。”
“欲立人,必先立师”,李琴说,学校会定期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教研沙龙、专题讲座等,“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让教师博采众长、开阔眼界。“以前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来从教,但近10年来,全社会对教师越来越尊重,教师的地位、待遇越来越高,政府也筑巢引凤吸引人才来到乡村,留在乡村,进一步加快了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高中不断扩容,省太高娄江新城分校的规划建设,将让更多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李琴告诉记者,“10年前能够升入高中的学生比例大概在4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大约只有1000多名学生可以读上高中。今后几年,我市高中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比例相应提高,这对于我市教育的发展以及全民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
李琴始终认为,提高教育质量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一个捷径。我自己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又回到农村,我会尽力帮助更多孩子去实现梦想。未来,这里的教育质量将不断提升并最终步入良性循环,这也是我立足教育、扎根三尺讲台所寻求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