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渡江南下。国民党难以挽回颓败的局面,但又不甘心拱手相让,在溃逃之际丧心病狂炸工厂、炸铁路、炸大桥。太仓利泰纱厂也成为他们摧毁的重点目标。5月7日,国民党军队的轰炸机轰炸了利泰纱厂。一份史料作如下记载:“1949年5月7日上午9时利泰被炸。共计投掷炸弹四枚。一在煤渣堆脚、一在厂外农田,虽均爆炸而无损害。一在工场墙外卫生室前,幸未爆裂。惟最先投掷在头门外水桥边靠西一带,毁坏状况最烈。此弹下罹难者有本厂卫士、勤务各2人,另有1名卫士伤去左臂。”
工厂的门楼及栈房建于1930年,由上海余瑞记营造局承建,风格类似欧式。门口尖顶有两个大字——商标:其下是该厂“和合”“醒狮”的商标图案。建筑依傍七浦塘畔,门楼巍峨,绿荫婆娑,码头的八字水桥伸进河面。然而,一切的宁静与美好均在此刻被打破!在令人恐惧的爆炸声中,驳岸坍陷,满目疮痍,硝烟弥漫夹杂着罹难者家属撕心裂肺的呼救。
时在沙溪镇的中共太仓县委民运部干部获得信息后紧急赶赴现场,“一定要保护工厂”。钢丝车间外墙尚未爆炸的炸弹极具危害,那里靠近发电机与锅炉重地。当干部们与驻扎在直塘的解放军工兵团取得联系后,部队一位排长带了工兵火速赶到,终于清除了安全隐患。门卫李阿四被炸断手臂引发大出血,命悬一线。在厂医的提醒下,请到了沙溪庵桥堍沈子愈医师。沈医师在厂卫生室施行手术,截去其左臂,挽救了李师傅的生命。
在干部们的指挥下,曹惠霖等四位罹难者得到及时殓葬。轰炸工厂的惨祸引起工人对国民党军队的痛恨,那天出生的婴儿,呼名“小炸弹”以永志不忘。
“五七”轰炸,警醒了寓居上海的朱丹初先生,使得他认清形势,对国民党当局彻底绝望,对共产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持有信心,毅然决定放弃在台湾投资办厂,将利泰继续办下去。
在太仓民运部动员和政府一系列扶持与帮助下,利泰纱厂于9月恢复了生产。1951年1~2月间,全县宣传抗美援朝,通过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发动职工踊跃捐献飞机大炮钱款。利泰纱厂并条车间沈文英,其丈夫遭受“五七”轰炸而身亡,她在“反对美国武装日本运动”的控诉大会上愤怒地声讨,誓为丈夫报仇雪恨,决心在生活上严格节约、生产中加倍增产,在工会组织的活动中,向全厂职工提出倡议,每月捐献子弹10发。在她的鼓舞下,有的职工一个月捐献300发。
(素材来源:太仓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