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沁妍
前几日,好友与我笑谈其第一次寻访墨妙亭时的糗事。
初闻“墨妙亭”之名,因“亭”这字,好友脑中生出了刻板的画面——或在水边,或在山上,或在假山花树掩映间,有一孤零零的建筑,只几根柱子支着,其中两根兴许镌刻了楹联,上面有顶,略为行人遮风挡雨。
故而,她第一次进弇山园时,便按设想去寻墨妙亭,谁知按图索骥了五六个亭子,竟都不是!最后,她生生在园内绕了两圈,直至去问了一位看上去常来的阿公,才让此行没有白费。
听她讲完,我不由笑了好一会儿,笑完却想,也许还有不少人如好友一般,不识墨妙真面目。想到这里,我坐公交到弇山园,对着墨妙亭拍了好一通,回家后,又翻出了凌鼎年老师在《太仓老胜迹》里所撰《墨妙亭》一篇。
图文对照,希冀让更多人识得墨妙亭。
墨妙亭系太仓著名景点,为太仓标志性的古典建筑形象代表。
据地方志记载,该亭原址在城北的淮云寺内。此寺为元代浙江军器提举官顾信舍宅为寺。顾信与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私交甚厚,曾拜赵为师,潜心学习书法。其辞官归故里太仓时,赵孟頫为其临别赠书,写了《归去来辞》与《送李愿归盘谷序》两幅墨宝相赠。顾信如获至宝,回太仓后即勒石示之,筑亭翼之,起名为墨妙亭。
1983年3月,重建墨妙亭。亭后壁嵌有按明代拓本重刻的赵孟頫《归去来辞》碑等,亭侧的碑廊有唐褚遂良《枯树赋》以及赵孟頫《重建海宁禅寺》碑等石碑,颇有文化气息。
相传明阉党魏忠贤专权,其党羽苏州巡抚毛一鹭在山塘为其造生祠,严令太仓送赵书碑刻。太仓人不愿拱手相让,又迫于其淫威,最后在当地学政陆应麟等提议下,敲断碑刻,因碑已残损,不宜放在生祠才得以保存。清代时,此碑移嵌于太仓孔庙大成门壁间。
现存的墨妙亭虽为重建,却古色古香,犹如旧物。亭前湖畔的石栏,是原孔庙月亮池的旧物,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亭内“墨妙亭”三字为本邑当代丹青大师朱屺瞻手书。
当地耆宿王君麓先生还撰写了“墨妙建新亭,点缀园林景色;文明耀古园,发扬艺术光辉”的楹联,由当代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左笔书写。
亭内抱柱楹联为潘景郑撰文,沈抱一所书,上联为“墨痕垂娄水,长护新亭同仰之”,下联为“妙迹传鸥波,远珍遗范式高风”。
墨妙亭,这座风雅的亭,其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传承至今,《太仓日报》文学副刊“墨妙亭”便是具象代表之一。二十多年来,“墨妙亭”刊发了诸多文学作品,散文、诗歌、小说尽显太仓风采。而今,“墨妙亭”微信公众号于不久前上线,扫描本版右下角二维码,加入我们,携手共建一方文学小天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