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丹萍
吴洁是科教新城良辅社区的一名网格巡查员,2024年11月转岗为网格坐席员。她以“精准、高效、联动”为工作信条,在数据构建与案件流转中,成为基层治理数字化的重要推手。
网格之需
数据跑腿精准画像
每当网格巡查员整装出发、深入辖区开展日常巡查时,吴洁已坐在电脑前编织她的“数据网格”,屏幕上跳动的不仅是数字,更是万家灯火的温度。吴洁认为,“数据不能躺在系统里睡觉,它得‘跑’起来。”于是,在她的梳理下,网格数据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渐渐成为一幅网格的“全息画像”。
吴洁既是数据的“搬运工”,也是信息的“质检员”。房屋数据动态、“九小场所”安全巡查、12345热线受理情况……这些庞杂的数据都将汇聚到吴洁的指尖。面对平台数据的整理,她条分缕析,确保每一条都真实、完整、可追溯。
服务之要
台账清晰需求对焦
从巡查员到坐席员,最大的挑战是从“跑腿”到“用脑”的转变。
数据对接“零经验”的吴洁,选择从理论学习入手,啃透工作手册,研读政策文件,迅速摸清职责边界。面对平台中数万条案件记录,她以案件来源为脉络,重点梳理“12345”热线、“寒山闻钟”论坛、人民网留言等渠道的群众诉求。
“数据整理不是机械活,得带着问题意识,才能让服务真正对焦群众需求。”吴洁表示,通过每月编写《科教新城综治联动办件情况月报》,每周汇总平台数据报表,她用清晰的台账为决策提供支撑。
行动之速
多方联动秒级响应
坐席员的工作,不仅是“派单”,更是“协调”。“吴坐席在线吗?”“这个案件需要加急处理!”在此起彼伏的呼唤声中,吴洁仿佛是战场上的通信兵,键盘敲击声是她作战的鼓点。在实时沟通的动态里,她明确市民诉求、紧盯办理时限、跟踪处置进展,确保案件不卡壳、不返工。
部门回复格式不规范,容易导致案件反复流转。为此,她多次与处置部门沟通,阐明回复标准和结果反馈的重要性。遇到信息模糊的案件,她主动联系市民核实,确保诉求真实完整,加速案件办结。“网格服务就像接力赛,坐席员是第二棒,跑得快、传得准,后面才能顺畅。”吴洁说。
在科教新城的经纬线上,吴洁用键盘敲响网格服务“最强音”。在她看来,网格服务的现代化,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数据工匠”,在信息洪流中锚定方向,让每一份诉求都有回响,每一次联动都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