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鸣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记者有了自己的节日。这是全社会对记者包括所有新闻工作者的尊重。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我这个曾经的记者感慨万千。
记者是一种既特殊又重要的职业,他们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社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们通过新闻报道影响舆论,推动社会进步。第一次对记者有印象,是我上初中时的一个深秋,只上过小学,被称为“土记者”的父亲在家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叫《丰产还要丰收》,意思是收割稻子时不要遗漏,要做到颗粒归仓。后来这篇文章在太仓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还得了几角钱稿费。这让我感到很神奇,梦想着将来也做个写文章并能公之于众的人。第二次对记者产生深刻印象,是因为我在部队从事过一年新闻报道工作。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驻天津某野战军司令部当兵,随军首长到基层连队蹲点一年,负责新闻报道工作。记得第一篇新闻报道是我看了一个班的总结后受到启发,然后对该班进行详细采访,又采访了连指导员,写了一篇千把字的通讯,还请一起蹲点的一位政工干部指导修改。他没作修改,介绍我将稿子直接送给《天津日报》军事组编辑。当我带着这篇稿子迈进天津日报社大楼时,看着进进出出的记者和在堆满稿件的办公桌上编稿的编辑,心中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梦想着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那该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三天后,第一次投稿的通讯《紧握手中钢枪,保卫红色江山》被《天津日报》原文刊登,当年24岁的我是何等的激动。这一年中,我发表了十多篇新闻报道,不仅上了《天津日报》,还上了《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其中一篇上了《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还被《解放军报》转载,又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我就梦想这辈子一定要做个新闻工作者。
这个梦想终于在20年后实现了,感谢组织把我安排到太仓日报社这个我非常热爱又能发挥我特长的岗位,并领到了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新闻记者证》。虽然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但因为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做得心甘情愿。李大钊的名句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新闻工作者学习践行的明灯。我在完成好报社分管工作和总编值班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深入一线采访,不断发现并宣传先进典型。我先后采写过我市4位全国劳动模范、4位全国条线系统先进个人,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浏河镇退休老人梅耀成先生,多年研究《道德经》,并编写出版图书,赠送给当地村民和中小学生,被我以大特写形式在本报宣传报道,还在《苏州日报》《扬子晚报》《江苏工人报》上发表,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影响,梅耀成老人的事迹当年被评为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我还采访过太仓周边的先进典型,采访过全国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江阴市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采访过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常熟市蒋巷村书记常德盛,采访过昆山市东阳澄湖村航天英雄费俊龙的家人。当然,我采访最多的是不知名的普通群众。我想,千千万万普通群众是社会的基石,他们纯朴的情感、简朴的生活和对社会的默默奉献,永远是我学习和歌颂的对象。因此,关注民生也是记者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在本报分管编辑出版工作的同时,还分管过信访、扶贫工作。通过我的呼吁,市、镇、村三级为沙溪镇洪泾村顾阿桃老妈妈解决了茅草房换盖成瓦房的困难;为支持一位退休老师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我撰写的文章在四川《华西都市报》大特写版刊出,被近30家报纸转载,为他声张了正义;我还以记者的身份帮两位外来民工分别解决了家属就业和子女转学问题,让10多个贫困家庭得到了社会的资助。当我为一些普通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或给他们送去报社的慰问时,总能听到他们对报社以及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我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为能给普通群众办点实事而深感欣慰。
遇到突发事件,记者要勇于冲到第一线进行采访报道,这是义不容辞的职责。记得1996年8月1日,当年第8号台风在我国福建沿海登陆,太仓受其外围影响,又值大潮汛,当日凌晨,七浦塘高潮位超过警戒线0.55米,长江边8~9级大风卷着巨浪向江堤扑来,全市沿江4镇11个村的堤外滩地2160亩农田被淹,鹿河镇长江村堤外3个工厂进水……面对突发灾情,全市近千名干部群众迅速投入防台防汛抗灾战斗。当日下午,我和本报一位记者随相关领导来到我市浏河口至白茆口全线江堤,迎着狂风巨浪,在江堤沿线采访,及时写出了《惊涛拍岸沿江行——来自抗灾第一线的报道》的大特写,在本报发表后受到读者好评。
在报社工作期间,我有幸成为江苏省报纸副刊协会中唯一的县市报常务理事,先后6次担任过全省报纸副刊优秀作品奖、全省县市报新闻奖、苏州市新闻奖等评委,还参加过中国记者酉阳行、中国记者江西行、中国记者浙江行,江苏记者西北行、江苏记者苏北行、江苏记者青藏行等采风活动。在评选优秀稿件和采风活动中,同行扎实的采访作风和高质量的新闻文学作品,让我获益匪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有效提高。我采写的全面反映太仓改革开放成就的万字报告文学《魅力金太仓》还上了《人民文学》。1998~1999年度,我被评为苏州市对外宣传先进工作者。
记者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提升,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的职业。在太仓日报社工作期间,我在原有计算机和中文双大专基础上,进修了新闻学本科和世界经济研究生学历,评上了新闻中级和副高职称。15年新闻记者从业经历中,我见证和记录了太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也伴随着《太仓日报》从省内刊号到全国统一刊号,从四开四版小报到对开大报,从黑白到彩色的成长发展。
记者节是个不放假的节日。记者永远在路上。2010年我年满60周岁退休后,仍关注曾经工作过的新闻记者岗位。回望过去的记者生涯,我感到幸运和知足。展望未来的日子,我充满期待。喜看今日众多年轻记者茁壮成长,为时代鼓劲,为人民发声,一代更比一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