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丹璐
随着“双十一”的临近,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启动预售活动,直播带货的商品销售量也屡创新高。我市电商发展情况如何?消费者在享受购物狂欢的同时,是否遭遇了消费陷阱?记者进行了调查。
行业成绩亮眼
直播电商活跃
直播带货火热,工厂备货忙碌,线上销售火爆……每年“双十一”,苏州口水娃食品有限公司内都是一片繁忙场景。作为在直播电商领域成长势头正盛的企业,苏州口水娃食品有限公司今年在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上再度发力,新增了卤鸭、虎皮鸡爪等美食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些天,车间内打包、发货等各个环节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公司总经理谢一凡告诉记者,今年“双十一”期间,公司电商销售额有望突破1500万元。
口水娃的成绩只是太仓直播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以淘宝、抖音和快手等平台为载体,直播电商主体在太仓正活跃发展,交易规模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从10月14日开始至今,众多太仓企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雅鹿集团销售额达2亿元,苏州丽婴房婴童用品有限公司销售额达600万元,苏州迈森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销售额达380万元,苏州聚格实业有限公司也取得了350万元的佳绩。“双十一”购物狂欢还在继续,直播电商销售额占电商市场的比重已达32.9%,成为推动电商市场繁荣的重要力量。
记者从市电子商务协会获悉,当前我市共有直播电商企业122家,拥有超过1500名电商主播。其中,市电商协会36家会员企业已入驻太仓的直播电商基地,这些企业涵盖了食品、服装、日用品、小家电等多个领域,囊括了口水娃、雅鹿、飞利浦、得力、九阳电器等众多知名品牌,全年直播电商交易额更是超过了1亿元,充分展示了太仓直播电商行业的强大实力和无限潜力。
护航产业发展
创新监管模式
在当前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升级、扩大内需、稳定外贸及促进开放的重要力量。为顺应这一趋势,市市场监管局近年来不断强化电商领域的监管与服务,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今年6月,市市场监管局将斯凯奇(太仓)商贸物流有限公司设立为全市首家电商企业合规指导联系点。联系点将成为企业与行政部门双向联系的“纽带”,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上门咨询服务,还会根据行业特点开展行政指导、集中培训等交流活动,帮助电商企业更好地理解政策法规、规避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行政合规指导站点网络体系,构建了“1+10+N”电商矩阵服务体系,以艾酷直播基地为第一个服务站,以口水娃、斯凯奇等10家重点电商企业为联系点,未来还将延展至跨境电商、MCN机构、生鲜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建立更加广泛的服务网络。
同时,市市场监管局还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发了“苏小福”网络交易合规指导模块,精准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高效解决网络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为电商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保护消费者权益
维护市场秩序
“双十一”掀起购物狂潮,“退货”和“维权”等问题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市市场监管局网络综合服务中心加强了对相关热词的搜索,对可能出现的违法风险和消费者权益受损点进行了研判和处置。
比如,我市某乒乓球俱乐部在抖音店铺上销售乒乓球底板时,声称原价1980元的商品折后价为1280元,但实际上店铺并未在销售前7天内以原价出售过此商品。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当事人进行了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2560元,并罚款2560元。
某科技公司通过企业微信建立聊天群,向老年群体推销普通保健食品“雪之平口服液”,在直播中却宣传其具有不存在的功能,如阻止血管中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的形成、调节血压等。该公司通过虚构产品功能,诱使消费者购买产品,销售金额超219000元。市市场监管局责令该公司停止违法行为,并拟对其处以罚款。
面对层出不穷的消费陷阱,消费者也需要警惕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市消保委提醒,一要保护钱包,不要冲动消费。针对“第三方测评”主播、博主提供的引流优惠信息,特别是所谓“无脑购入”“家人们放心冲”等具有强烈情绪和引导性质的标题、口号时,要保持清醒。二要保护个人信息,谨防诈骗。对于商家发送的退款、促销、物流、支付、红包等信息,要谨慎对待,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扫描陌生二维码、下载陌生软件或加入陌生群聊。尤其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三要保护合法权益,留存消费凭证。在交易前要认真阅读交易规则,并留意合同中是否有如“一经售出概不退换”“商家拥有最终解释权”等霸王条款。购买商品后还要保存好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促销优惠截图等凭证。如遇纠纷无法与商家达成和解的,可拨打12315或12345进行投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