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卫其
(三)
沙溪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徐建明书记关心沙中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
1995年教师节,四套班子领导走访学校、慰问老师。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徐建明带队到沙中。徐书记一行先视察校园环境,再到教师办公室看望老师,然后在会议室坐下。陈为仁校长全面汇报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徐书记听完后肯定了沙中的办学成绩,并特别问起学校目前有什么困难。陈校长抓住机会报告了两件事:一是学校变压器容量小,只能保证正常照明,教室和宿舍没法安装电扇,五十人左右的教室到了夏天,师生都汗流满面,影响教学效果,而改造线路与换变压器需要一笔不少的资金;二是各年级已开计算机课程,但学校仅有一间机房,至少还应该增加一间机房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徐书记听完汇报,当场就指示市供电局尽快做沙中变压器扩容方案,并明确所需资金由沙溪镇政府和市供电局各承担一半。
一周后,徐书记又亲自召集沙溪地区的国有企业老总在沙溪化肥厂开座谈会,其中有利泰、农机一厂、宏达电厂、造纸厂、面粉厂等。我和陈校长参加了座谈会,企业的各位老总事先都不知开什么会。会上,徐书记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是请大家来支持教育的,然后陈校长介绍了学校情况以及目前的困难。徐书记要求各大企业一起来帮助沙中,共同筹资建一个计算机教室。老总们纷纷响应,当场就解决了50台奔腾586电脑的资金。徐书记情系教育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了大家。我和陈校长更是感动不已,没想到学校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这么快就得以解决。若干年后,老陈还跟我聊起此事,他说当时徐书记问学校有什么困难时,自己也是随口而出,如果能解决一件已经很了不得了,没想到都解决了,出乎意料。我们深感:党委、政府关心支持教育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的。
1996年教师节,徐书记再次带队到沙中慰问。这时,他已是太仓市委书记,我刚任沙中校长。他先视察了前一年建成的计算机教室,并亲自为新机房揭牌。走访中,他还特地问起学校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多不多,有多少。叮嘱我对这部分学生要特别关心,不能让他们因贫辍学。我深深地点了点头,牢牢记在心里。徐书记还十分关注太仓籍的贫困大学生,在他的倡导下,太仓成立了大学生帮扶基金,每年对太仓籍的在校贫困大学生给予资助,他还好几次亲临现场。当时沙中被高校录取的人数最多,而且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得到帮扶基金资助的也就最多。政府的这个举措在全市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又是在徐书记的牵头下,沙溪镇政府和香塘集团在沙中设立了奖学基金,五洋公司、二棉厂随即也设立了“五洋奖学金”和“春竹奖学金”。一时,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蔚然成风。
上世纪末,沙中在老校改造工程之后又启动了“一校两区”建设,把生活区从教学区中搬出来,在七浦塘南岸新建学生公寓,这也是徐书记调研太仓教育后提出的。沙中再一次扩容,是学校办学历史上的又一件大事。我那时已离开沙中,听后几任校长说,徐书记多次亲自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规划和建设项目,落实项目资金。可以这样说,沙溪中学的成长与发展,凝结着徐书记的一片心血。
2001年,沙中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一校两区”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年过去了,每当跟沙中的同事说起学校的过去和现在,都会由衷赞叹徐书记以及历任市委领导为沙中作出的贡献。
(四)
1998年2月,因工作需要,我调离沙中。告别了银杏树,也告别了工作18年的教育战线。
我28岁调进沙中,37岁离开,前前后后在沙中工作了十年。人生最青春的岁月能在银杏树下度过是我的幸运。沙中是成就年轻人的地方,它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回望十年,百年老校的深厚底蕴对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深刻的,是长远的。它告诉我年轻人应该如何做人处事,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它告诉我管理的核心是人,只要人对了,什么事情就都好办了;它告诉我管理要立规矩、靠制度,决策要讲程序,越是透明越是有号召力。所有这些,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是适用的。因为管理是相通的,许多规则都是可以共享的,特别是思维方式。事实也是如此,尽管后来我的工作岗位有了多次变动,但做人做事的风格始终都明显带有沙中的基因。沙中培养了我,沙中影响了我的一生。
离开教育战线后,虽然平时到沙中不多,好几次都是在教师节随市政府慰问团来学校,但我确确实实一直关注着沙中,她的每一个变化,每一点成绩,每一次发展,我都为之欣喜。每次参加沙中学生聚会,我都会提议同学们同唱《沙中之歌》,“朝霞辉映着参天的银杏,青春散发出芳馨……”,明快悠扬的旋律,让我们顿觉又回到了校园,回到了银杏树下。好多人问我的微信号为什么是1997,我答道:我当了18年老师,1997 年是我当老师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做沙中校长完整的一年。我的微信头像是一棵银杏树,沙中校园里的百年银杏树,上半年我换上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照片,下半年则是满树黄叶金光闪闪的图像。一方面祝愿沙中青春永驻,另一方面也期待沙中硕果累累。
2021年6月,我到沙中参加“银杏筑梦”公益项目启动仪式,我牵头设立的佳发科技慈善(助学)基金揭牌。想起当年徐书记的关照,我退休后牵头了几家爱心企业,分别设立慈善基金,帮助学校里需要帮助的师生。其中佳发科技慈善(助学)基金由苏州佳发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出资10万元,定向资助沙中的贫困师生。启动仪式上,我作了发言,这是我离开沙中20多年后,第一次在银杏树下面对面跟沙中人交流。借那天的机会,我送了一句话给在场的同学和老师:“我们都来做最好的自己。”人生是一场修行,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只能自己适应。太阳几点升起,我们决定不了,但我们一定可以决定今天我几点起床。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最好的别人,你自己优秀了,就会遇见更优秀的别人,正所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2021年12月,我退休。近两年,不知为什么,我常常梦见当年学校的情形,有几次去上课我竟然迟到了,还忘了带备课本,还有走错教室的。1978年我参加高考,所有的志愿都填了师范。如愿当了18年老师之后,又离开了教育岗位。我想,我骨子里还是喜欢学校,喜欢学生,如果有下辈子,我依然会选择当老师,依然在银杏树下。
金秋十月,收获时节,银杏树也由绿渐黄。沙溪中学建校110周年又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沙中这所百年老校定会如百年银杏一样,永远高大挺拔、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