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是旧时人们普遍用的雨衣,主要有棕蓑衣、草蓑衣等。
棕蓑衣,即以棕丝编织的雨具。旧时农村房前屋后到处长着棕榈树,树干上裹着层层棕片。因此,要使用棕丝时,携把刀将一片片的棕丝剥下,去掉棕叶,晾干后择时编制棕蓑衣。棕蓑衣均为长衣,无袖,但有宽大的披肩略上翘,中间用蓑骨做成圆领口。整件蓑衣好像一只大蝴蝶,披在身上,再大的雨也不会让人淋湿。
草蓑衣是棕蓑衣的前辈。最早的蓑衣是用不易腐烂的蓑草编织成的,蓑草又名龙须草、羊胡子草,因其茎圆而细长,不生节,拉力好,大小一样,色泽乳白,是编制蓑衣的上乘原料。由于蓑草长度在1.5米左右,而一般蓑衣长度在1.3米左右,所以草蓑衣的背、胸、肩是垂直连片的,即以蓑草为经,细麻绳为纬,横向一条一条缝制,领口、胸襟用细麻绳绕边,既牢固美观,又不会渗水。
(来源:《太仓老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