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肇中
前几年,村里的赵大爷与孙子吵得不可开交。为啥?为了孙子让赵大爷夫妇俩由楼房搬迁到老小屋的缘故。
赵大爷与老伴已是耄耋之年,近九十岁的老俩口身体虽逐渐衰老,但生活尚可自理。小玄孙已经成年,找了对象准备结婚。村里人都夸赵大爷福气好,四世同堂,又是健康高寿。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出乎人们意料。赵大爷夫妻俩与子女产生了矛盾,绊了嘴,吵了架。
赵大爷家在农村,世代务农,解放前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生活十分困难,温饱都不能保障,哪能奢谈住瓦房楼房。家宅就是芦编墙壁、毛竹梁柱、稻草屋顶的简陋小草房。
新中国成立后,赵大爷分到土地,后来入了社,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上世纪七十年代,赵大爷爹娘已过世,由赵大爷当家,在老草房前边新造了几间平瓦房。
改革开放后,赵大爷儿子当家,办了个小工厂,全家一起努力,收入成倍增加。有了钱,农村居民根据传统习惯首先考虑的是建造更好的住宅。于是拆了平瓦房,在原地建造了一幢三上三下的新楼房。那几间老草房仍保留着,堆放杂物什么的,但拆了芦壁,换上砖墙,推掉茅草,换上平瓦,旧貌变新颜,且称呼改为老小屋。
新楼建成后,二楼三间房由东到西分别由孙子、儿子和赵大爷居住。因为西面那间房的山头墙下午受太阳烤晒,夏天比较热,赵大爷为照顾孙子,自己吃苦点无所谓,就主动住了。
后来孙子结了婚,不久孙媳妇怀孕生了玄孙,玄孙一天天长大。儿子就和赵大爷商议说:“爸,您能否搬到楼下住,我搬到您住的那间,腾出一间让给您孙子。一来您玄孙逐渐长大,需要一间房独立居住,二来您和妈年岁逐渐老了,腿脚不那么利索,天天爬楼梯很吃力,还不安全。”儿子的话很有道理。赵大爷二话没说就点头同意了,第二天就从楼上搬到了底层东边的那间房。
时光荏苒,转眼间,赵大爷的玄孙也成人了,去服了三年兵役,回乡后经人介绍找了个姑娘准备结婚。此时节,由孙子当家。孙子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孩子的婚房安在哪里?他先征求父母的意见:“爸、妈,我儿子要结婚了,我想把二楼东面两间房安排为儿子婚房,我们夫妻俩搬到西边您住的那间,爸妈搬到楼下东间住。不过,阿公阿婆搬到哪里住好?”
赵大爷儿子感到为难,因为底层另外两间是厨房和客堂,不能做房间,只有后面的老小屋还空着,整理拾掇一下可以住人,但不知老头子是否同意搬进去,需要与他商量。
谁知很不巧,正当儿子、孙子准备要与赵大爷商量时,赵大爷突然中风,送往县医院抢救。由于及时送医,命保住了,但需要继续住院治疗,于是赵大妈去医院陪床。此时,赵大爷玄孙的婚期已定,请柬都发出去了,再不准备好婚房,那就要误事出洋相了!
时间不等人,当家的孙子当机立断,对其父亲说:“老祖父生病治院,就不与他商量了,就按原来的方案办,让老祖父暂时搬到后边早前的老小屋住吧。”
父亲说:“婚事紧迫,就这样定了,不过要请人搞搞卫生,粉刷一下,添些生活设备,让老人住得舒适些。”孙子说:“那当然,在装修婚房时会一并安排的。”就这样,全家住房调整顺利完成,赵大爷玄孙也顺利办了喜酒,结了婚。
不久,赵大爷病情好转出院回到家,一见自己夫妻俩的房间由楼房底层搬到了后边的小屋里,不由火冒三尺,不愿听儿子、孙子这样那样的解释,与儿子、孙子吵起来了,说他们“趁人之危”,不尊重老人,不孝顺……喋喋不休,不肯停歇。赵大娘见状,劝老头子:“子子孙孙都是我们的心肝宝贝,他们有他们的难处,你就体谅一下,谦让一下,也是应该的。何况现在老小屋房间环境设施也不差,就不要吵吵嚷嚷了,要注意自己身体……”赵大爷虽然听了老伴的劝,停止了唠叨,但心里还是忿忿不平。从此与儿子、孙子见面拉长了脸,不搭腔。
一天,赵大爷的老朋友向凯来探望。向老伯是赵大爷的发小,当过村干部,因见多识广,心胸豁达,村里人给他起了个绰号“想得开”。“想得开”与赵大爷友谊长存,有空经常来探望赵大爷,两人对脚板,咪咪小酒叙叙旧,聊聊天。
今日,赵大爷一见向凯,就把儿孙未经同意,趁其生病住院期间将他住房由楼房搬迁到老小屋,让他非常生气的事情,唠唠叨叨地向老友倾诉了一番,说这样的小辈真没有良心。
“呵!呵!呵!”听完赵大爷的倾诉,向凯笑了,说:“赵大哥我很同情你,你孙子擅自决定搬你住房,虽然做法有欠缺,但也算不上错,一来你玄孙结婚时间紧迫,刚巧你中风住院处于危险阶段,家人怕你受刺激不与你商量没有错;二来现在农村,不都是老的让小的,随着一代代小辈出生,不少农村老一辈的人先由老小屋搬到新楼房,再由楼上搬到楼下,最后由楼下搬回老小屋,绕了一个圈子回归出发地。因此,你孙子的决定也错不到哪里。”
向凯接着告诉赵大爷,自己住房早已回归老屋了,对环境与设施进行了改善,住得也挺舒服,蛮好的。
最后向凯与赵大爷开起玩笑:“我说老兄,不是我批评你,你腿脚不便外面走的少,村里的事情了解不多。万事要看得远,想得开。你我都一把年纪了,要活一天开心一天,别再去钻牛角尖,去计较住哪里高级,哪里低级了,你说是吗?”
老朋友一席话,使赵大爷茅塞顿开,心情豁然开朗。
不久前听说,赵大爷玄孙进入县城工作,孙子就在县城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玄孙小夫妻俩,孙子孙媳都搬到城里住了,只有节假日和村里亲戚有事才回乡下住几天,平时老楼房空着,赵大爷想搬去住,随他的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