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3年03月18日 星期六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货郎担

  

  

  

  □徐尔

  

  淘宝城门口贴着头戴乌毡帽、肩挑货担的货郎先生广告画,生动构画出勤奋、肯吃苦、又善经营的义乌小生意人的形象。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挑一副担子,货郎先生吆喝着行走在乡间小道上,将小商品送到偏僻的水乡农村,直至现在,依然是许多老人快乐的记忆。

  各种货郎担里,最多的是换糖担。货郎挑一对竹筐,前面放着花花绿绿的小商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大块白白净净的烂斩糖,旁边一把斩糖刀和一个小榔头,后面担子里放着换回来的各种破烂。

  那个年代,农村里特别干净,夏天,农民一起床就赤足,若发现地上有块铁器,或者几片塑料纸,马上拾回家,积少成多等着与货郎换东西。我们村离市镇远,姑娘们难得上一回街。货郎担里又细又软的塑料线,五颜六色的,扎辫子方便又漂亮,很受欢迎,还有那些塑料制成的小发饰,更是年轻姑娘的爱物。烂斩糖则是孩子们的最爱,嚼在口里甜甜的、糯糯的,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镇上任何商店都买不到呢?

  货郎一到村里,一边吆喝,一边转动手里的拨浪鼓。大家马上围观,亮眼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甚至还有孩子们从未见过的小玩具。可拗不过操着浙江口音的货郎先生,非换不可,一百个不肯卖。“鸭毛、鸡毛、破布头都要,快回家去找。”货郎不断启发大家,可那年代哪有呀!大家还是立马回家,把角角落落翻个遍,因为大人也想让孩子们开心一番呀。 

  货郎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通烟囱的货郎,本地人都叫他“消烟囱”。消烟囱一般是两个人,他们整个人都黑漆漆的,衣裤是黑的,手是黑的,脸也是黑的。挑着一副黑乎乎担子,手拿一根软软的毛竹片,竹片头上扎一把鬃样的东西。他们挨家挨户询问,主人同意后把长竹片伸进烟囱,专门收拾烟囱灰。

  老灶头砌了多年,经这么一通,烟囱干净了,排烟也畅通了,故大家都欢迎消烟囱。可是不明白,烟囱灰这么脏,干这事又十分麻烦,到底为啥呢?我们围住他问,一开口又是浙江口音。原来他们来自浙江山区,专门种茶叶,听他们说,在茶树上撒了烟囱灰,可防治某一种茶叶病,这是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办法。每年夏天,划上一只篷船,消烟囱行游四方,外出“淘宝”。

  还有一种货郎你根本想不到,那是专门来凿坑砂的。本地农村的厕所叫茅坑,一口大缸半埋在土里,上面用稻草毛竹盖个顶就成。凿坑砂的挑一副小巧担子来了,事先,他已联系过,让社员把粪出净。货郎把粪坑用水再冲刷一下,拿出几张塑料纸填在坑底,蹲在缸里用榔头和小凿子把缸壁上一层砂凿下来。砂有薄有厚,厚的有半公分。货郎干活不怕臭,全神贯注,特别小心,缸是绝对不能凿坏的,完事后根据坑砂多少付些钱。

  每到这时,正在田里干活的我们都议论纷纷:凿下的坑砂作何用呢?问货郎,笑而不答。于是大家猜想,一定用它去提炼什么宝贝了,不然谁愿干此活呢。忽然有个社员想起,说他去上海上厕所,尿都用干净的桶积起来,听说也是去提炼什么好东西的。原来如此,大家似有所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水土养育出各地农民不同的谋生之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勤劳淳朴的太仓农民精耕细作,世代厮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吃苦耐劳的货郎先生由于家乡田少人多,又是山地,于是迈开双腿,靠一根扁担一对箩筐,走出一条生存之道,自由自在地行走四方,追求着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也将市场经济的种子播向四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周刊·小记者
   第03版:周刊·墨妙亭
   第04版:广告·公益
檐前日暖燕翩然
清香菠菜面
繁花似锦
门球场上的总教练
乡村货郎担
鹧鸪天·紫玉兰
观日出感怀
遗失声明
G346施工通告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3乡村货郎担 2023-03-18 2 2023年03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