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西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游戏产业的壮大,各式各样的游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游戏氪金也成了当下一个普遍的现象。作为游戏玩家,你会为游戏氪金吗?如果你是家长,孩子氪金玩游戏,你又会怎么做?
闲暇之余,邀上三五好友,一起“肝”游戏,或自娱自乐在游戏里种田、搞基建,或给美少女换装、和“纸片人”谈恋爱。“游戏给我带来了快乐,缓解了我的工作压力,也让我认识了不少有趣的玩家。”85后女孩艳艳这样告诉记者。艳艳从大学时开始玩游戏,在游戏中她认识了不少好友,还加入了公会,一起体验下副本的乐趣。
“学生时代基本不氪金,工作后也就充个月卡花90~200元。”艳艳表示,对于游戏氪金她一向坚持理性消费和适度消费原则,“有能力自己赚钱、家里条件好的可以氪金,如果是‘学生党’,还是不要氪金了。”
75后的卫星是一位大学生的家长,作为家长他明确反对孩子在游戏中充钱。年轻时的卫星也是一个游戏迷,他告诉记者,当年传奇等游戏十分火爆,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他寻找到了不一样的快乐。“当时我已经工作了,所以给游戏充过钱,大概1000~2000元”。
成为家长后,卫星逐渐觉得给游戏充钱毫无意义。他表示,玩游戏是为了放松自己,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快乐,但过度充钱不是玩游戏,而是被游戏玩了。“特别是一些未成年的小孩,自制力差,会没有节制地充钱,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家庭生活。而且在虚拟世界中过度充钱乃至沉迷其中,会影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卫星说,作为家长必须重视这一点,不能放任孩子沉迷游戏给游戏氪金。
90后的阿文玩游戏也有10多年了,接触过各种收费模式的游戏,阿文认为,玩游戏积极的一面是扩大了自己的社交范围,给了他一个释放压力的空间。对于游戏氪金,阿文表示:“以前每个月会花一两千,买买新皮肤、做做装备啥的。现在除非是自己真的特别喜欢,否则是不会氪金的,而且因为不玩道具收费类的游戏,所以对氪金看得也比较淡。”
“对于没有收入的小孩子来说,理应抵制氪金。”阿文告诉记者,除道具收费类游戏外,一般游戏也不需要氪金,而道具收费类游戏都是面向18周岁以上玩家的,小孩子也不应该玩。如果孩子想在游戏中花钱的意愿特别强烈,阿文建议各位家长可以适当为孩子氪点金,作为其表现优秀时的奖励,以防孩子偷偷盗用家长银行卡氪金,酿成大错。
当记者问起,是否见过玩游戏过度氪金的例子时,三位受访者一致表示见过。卫星有一个朋友曾花十几万元玩游戏,还在游戏平台上买过账号,后来玩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没意思,把号加价卖掉了。阿文表示,过度氪金一般只出现在道具收费游戏中,这些游戏里的“土豪”玩家很多,他们氪金的数额也十分庞大,因为充钱真的可以变强。而艳艳也在网上看到过其他游戏玩家氪金后晒单的,几千、几万乃至十几万都有。“有些人不差钱,游戏中充值十几万都是小意思,但普通人千万不要效仿,游戏氪金一定要理性克制!”采访最后,艳艳再三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