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科技局
上一期3   4下一期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科技引擎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1月07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聚集创新要素资源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科技引擎

  

  

  

  

  

  

  

  

  □本报记者 肖朋

  

  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科技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苏州对科技工作的最新要求和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激发全市创新活力,并持续对标先进地区、勇攀高峰,拼出“太仓速度”,全力振翅高飞,打造太仓高质量发展强劲科技引擎。

  

  不负时代使命,唯有砥砺创新;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亦需聚焦创新。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发展的关键之一,当以策马奔腾、奋勇向前之势,在充满生机活力的娄东大地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绘就蔚然成风的旖旎科创画卷。

  

  风光无限好 数据看科创

  (2021年)

  

  

  

  

  

  2021年9月28日,在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太仓以领跑之姿,强势位列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2名。

  我市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建设名单,成为全省首批入选的建设城市,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临沪科创产业高地建设的若干政策》。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89家,同比增长65.23%,增幅列苏州大市第一,目前高企认定公示共280家,认定率列苏州大市第一。

  全年新增省“双创人才”13人,同比增长225%,居苏州各板块第3位,其中创业类人才数居苏州各板块第1位。新增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1人,同比增长88.9%。认定太仓科技领军人才126人,同比增长110%。

  

  围绕全局 量质双升 创新企业集群愈加壮大

  

  

  

  在高质量发展上发力加速,在振翅高飞的跑道上快人一步,以科技创新带动全域创新,全市科技系统向来当仁不让。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创新工作蒸蒸日上。在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上,我市着力完善服务链条。组建市镇两级联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专班,实行“一对一”深度走访服务,开展高企专题培训十余场,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充分利用太仓双创综合服务平台,畅通线上平台资源共享渠道,着眼于企业创新发展“痛点”,集聚服务机构126家,提供技术供应13851个,开展产学研对接、融资路演等活动32场。目前,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8%。

  与此同时,我市加快构建产业创新集群,建立健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以独角兽培育企业为“领头军”、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科技上市企业为“特种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生力军”的梯队,加快形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打造一批隐形冠军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组织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与之呼应,2021年,全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89家,同比增长65.23%,增幅列苏州大市第一,目前高企认定公示共280家,认定率列苏州大市第一,预计净增2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173家。同时,海苗生物获评苏州县级市首家省研发型企业。鸿安机械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雅本化学获批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为我市历年之最。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康乃德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不遗余力 重点突破 创新策源能力与日俱增

  

  

  

  创新载体平台数量质量与日俱增,聚力赋能科创产业,促进入孵项目按照“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实现链式流动,大力引进大院大所等创新载体,彰显创新源动力。太仓,一以贯之。

  载体平台的集聚,让汇聚太仓的科创资源趋之若鹜,形成一个个科技创新的强引擎。太仓高新区位列省级高新区综合评价第二位,获省专项奖励资金1000万元。同时,为探索建立飞地孵化器,市科技局引导各区镇与成熟的孵化器运营方共建飞地创新中心,太仓港区(同济嘉定)协同创新中心、高新区(北京)飞地创新中心、高新区(深圳)飞地创新中心等多家飞地孵化器揭牌运营。

  倡导孵化器专业化发展,夯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基础,提升整体孵化器专业能力。发布科创载体热力图,加速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引导鼓励各区镇引进一批专业孵化运营团队,以企业培育、人才引进、产业带动为绩效导向,引导孵化器向专业孵化器转变。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加速器1家、孵化链条试点1家。

  同时,在大院大所持续引育上,我市加快引进创新载体,苏州思萃免疫技术研究所、吉太航空研究院、天航长鹰创新研究院等多家创新载体落地。在此基础上,市科技局加强对大院大所科技工作的指导和跟踪。充分挖掘两校多院的后方资源,持续引进优秀的团队和项目来太孵化、转化,并给予大院大所太仓市级科技项目、人才项目的申报和推荐等自主权。

  

  全力以赴 蓄势待发 领军人才队伍量质并举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加强科技人才引育工作,快速推进全市领军人才项目,让人才为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有力彰显。

  打造领军人才集聚新高地,加快引育领军人才。深入实施太仓科技领军人才计划,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引进重大科技创新团队。聚焦重点领域,提高人才显示度和产业话语权。

  围绕“11155”产业矩阵,重点引进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的产业人才,在招才引智、项目培育等方面予给便利化评审机制、差异化扶持体系,全面推进重点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优化完善外国人才留太政策。持续完善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证办理专窗建设和政策措施,鼓励外国人才在太创办科技型企业。市科技局联合市公安局、行政审批局,搭建海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实现外国人在华办理工作证、外国公民申请居留许可“一件事一次办”。全市累计引进外国高端人才289人、外国专业人才250人。

  与此同时,在坚持差异竞争、借势发力,不断强化政策创新、项目引育、生态打造等工作的整体推进力度下,我市各项人才指标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新增省“双创人才”13人,同比增长225%,居苏州各板块第3位,其中创业类人才数居苏州各板块第1位;新增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1人,进入苏州“第一方阵”。认定太仓科技领军人才126人,同比增长110%。

  

  多措并举 助力科创 创新浓度热度显著提升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凝聚创新驱动发展强大合力。太仓,创新的浓度热度显著提升。

  持续打造“太仓市创新创业推进月”品牌盛会,吸引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和高端人才集聚太仓。完善太仓双创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政产学研金介用全链条科创服务生态。太仓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全国首批10家科技服务机构之一,加入由上海技术交易所牵头组建的技术交易服务生态网络。开创科技招商新局面,成立太仓市科技招商中心,重点招引高水平载体平台、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规格科技基金、高质量科技服务等资源,招募科技招商合作伙伴,与全球高校上海校友联盟、上海夏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机构达成合作。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科技局首创科技金融服务专班,联合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交通银行等单位,创新推出苏科贷等六大科技金融产品,设置科创企业绿色审批通道,覆盖科创企业发展全周期。全年科技企业获得信贷支持近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引入元禾控股、毅达资本等头部创投机构,推出专项融资服务活动,常态化承办融资路演对接会,为资源引进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临沪科创产业高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改革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运用“揭榜挂帅”机制,建立产品牵引、任务带动的科研组织新模式,发布4批次29个项目,奖榜总金额3390万元。目前,已吸引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上海大学等单位与企业开展技术对接。出台《太仓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实施办法》,所有申报类别均取消对人才的年龄限制,适当放宽学历、出资等要求,增设培育类项目,给予人才企业更宽松的成长周期。

  

  科创引领 惠及民生 创新为民惠民持续深入

  

  

  

  紧紧围绕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市场主体,太仓创新为民惠民持续深入。

  推动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和科技创新为民惠民。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激发基层创新活力,进一步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2021年,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建设名单出炉,我市成功入围,成为全省首批入选的建设城市,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建立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基地,拟定《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人才专项实施细则》。同时,聚焦重大民生问题,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市科技局推荐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申报国家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帮助企业获批省社会发展项目资金200万、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40万。获批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政策性资助项目6项。举办2021太仓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化峰会暨2021中国蛋白药物质量与技术创新研讨会,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吸纳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

  

  临沪优势 协同创新 借力一体化融入上海持续做亮

  

  

  

  借力科创引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速融入上海,加大沪上科创资源引入力度。无疑,这将成为太仓发力科技创新的楼台近水。

  构建创新创业发展新生态,完善沪太协同创新发展机制。紧扣“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定位,发挥临沪优势,高水平建设临沪科创产业高地,争做科技融入上海先行军。成立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长三角“双创券”服务平台、上海迈科技、牵翼网等开展各类科技合作,共享长三角数百家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和技术交易平台。我市企业与沪上高校院所合作项目约占总数三分之一,沪上人才项目占我市创业类领军人才比重超30%。

  主动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聚焦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科技项目,组织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实施成果转化等。融入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承接“大虹桥”片区产业辐射和转移,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太仓进行创新创业、孵化加速和规模化生产。

  开展工博会高校展、长三角科交会等品牌活动,推动校企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每年发布企业技术需求150多项、高校科研成果200多项。举办沪太产学研对接活动11场,依托沪苏同城国际创新挑战赛,整合科技镇长团、“8+1”技术转移中心太仓分中心、上海迈科技等力量,嫁接上海科创资源,累计达成科技合作项目27个,总金额39.6亿元。

  

  太仓,从不缺少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科技创新,在这方创新热土上茁壮成长,彰显无尽向上的不竭动力。今年,市科技局将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主动作为、担当尽责,全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持续做优创新平台,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良好创新氛围,以科技创新谱写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太仓市第十届创新创业推进月开幕式暨科技招商大会

  

  科技招商合作伙伴签约

  

  “书香浸润童心 科技放飞梦想”科技走进校园

  

  沪上科创载体太仓行

  

  对接清控科创集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两会·报道
   第03版:两会·报道
   第04版:新闻·综合
   第05版:新闻·人大之窗
   第06版:新闻·人大之窗
   第07版:新闻·人大之窗
   第08版:法院
   第09版:检察院
   第10版:发改委
   第12版:民政局
   第13版:司法局
   第14版:科技局
   第16版:工信局
   第18版:公安局
   第20版:财政局
   第22版:住建局
   第24版:交运局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聚集创新要素资源
太仓日报科技局14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聚集创新要素资源 2022-01-07 2 2022年0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