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立
特/别/策/划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太仓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五年。五年来,太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太仓的号角。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全力围绕中心大局,促推改革发展;围绕重点热点,增强监督效能;围绕代表主体,激发履职活力;围绕自身建设,致力铸根塑魂,圆满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所赋予的任务使命,谱写了高质量建设“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的人大华章。
数说五年
●主持召集市人民代表大会5次
●召开常委会会议41次、主任会议71次
●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 138项,作出决议、决定70项
●组织执法检查14次、视察25次、
专题询问5次
●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87人次,
听取政府组成人员报告履职情况22人次
●督办人代会议案5件,代表建议604件
●备案审查政府规范性文件14件
●授予8位国际友人“太仓市荣誉市民”称号
围绕中心大局 助力改革发展
五年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精准把握助推全市中心工作的路径和抓手,持续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关注研究,集智谋创新、聚力求突破,为太仓改革发展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依法就城市总体规划、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行政检察监督、行政区划调整、“八五”普法等重大事项作出决定决议,助推监察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全力推动重大决策实施。紧紧抓住融入上海、对德合作、以港强市“三篇文章”,深入开展调研,支持政府进一步放大优势特色,打造开放前沿阵地,推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立“嘉昆太”三地以及“宝山、太仓”两地人大协作机制,强化区域交流协同,共谋一体化发展大计。审议、视察铁路交通互联互通、娄江新城、西北工业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等项目规划建设,推动城市能级加快提升。
保障人事任免规范。严格落实党管干部原则,规范人大依法任免流程,坚持对拟任命人员实行任前初审、法律考试,任中表态、宪法宣誓和履职报告、满意度测评全链条监督,增强被任命人员的宪法意识和人大意识。
围绕重点热点 增强监督效能
五年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主动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强化监督效能,精准落实监督举措,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聚焦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先后听取审议年度计划执行、“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等报告,推动规划目标全面落实。听取审议预决算、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等报告,并通过预算联网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实现政府收支监督全覆盖,力促财政稳健运行。开展“代表评营商,助力最舒心”专项工作,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专题视察港区、高新区等板块发展情况,督促重点区块把握国家战略机遇,带动提升城市能级。审议工业经济转型、民营企业“1123”行动计划实施、企业智能制造等报告,专题视察文旅产业发展情况,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持续关注民生改善。通过督办相关议案实施,持续推进被撤并镇(管理区)整治提升,相关工程获评“2018苏州十大民心工程”。以教育、医疗、交通、文化、养老服务等领域为重点,五年来,对119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涵盖教育、医疗、交通、文化、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环境保护年度报告制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专题调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题询问城乡生活污水治理,重点督办“主城区水质提升工程”相关议案,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听取“三农”工作、农业“双10”园区建设情况、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情况等报告,视察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围绕“三优三保”行动、粮食工作、农村合作经济、“农旅文”融合等深入开展调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聚焦聚力依法治市。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行政许可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执法检查,举办法律讲座13次,积极配合上级人大开展立法调研,推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常态化组织视察平安法治建设,审议公检法专项工作报告,依法任命人民陪审员140名,强化人大对政府依法行政、“两院”公正司法的监督和支持。
围绕代表主体 激发履职活力
五年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代表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完善制度建设,创新载体平台,切实支持和保障代表发挥主体作用。
优化履职服务保障。深入推进“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大力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人大代表之家(联络站)建设水平,建成苏州市首个“苏州市人大代表之家”。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代表进“家”全覆盖。修订完善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办法,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建设代表履职管理系统,打造数字版“人大代表之家”,及时通报代表活动及工作动态,促进代表履职高效便捷。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坚持开展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推进市、镇、街道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全覆盖。组织代表聆听讲座、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视察调研、旁听法院庭审,拓展代表知情知政渠道。组织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加强对代表履职情况的监督。
增强议案建议办理实效。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的意见》,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二次评价”机制,完善工作流程,提高议案建议办理质量,推动议案建议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举措,让代表的呼声有回应,让人民的诉求有着落。
围绕自身建设 致力铸根塑魂
五年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人大依法履职过程成为贯彻党委主张、体现党委意图、落实党委决策的过程。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要位置,建立起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的长效机制,扎实开展、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六个一”大走访及党史学习教育,引导人大机关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健全组织制度建设。成立市人大法制、财政经济、监察和司法、社会建设四个专门委员会,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实体化运作社会建设委员会;更名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为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并跟进职能对应衔接。建立工作报告审议反馈制度,修改完善党组工作规则、常委会议事规则、人事任免办法,制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法制、财经委员会工作规则、专题询问办法等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抓好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
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苏州市委、太仓市委相关规定,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廉政建设责任。
凝聚人大工作合力。积极配合上级人大开展监督活动,并密切与镇、街道人大的工作联系,指导各镇依法召开年中人代会,保证乡镇人大工作规范开展。深化街道人大工委工作,全面推开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
深化对外交流协作。参加江浙沪十一县(市、区)人大工作交流会7次、嘉昆太人大常委会主任联席会议4次,与宝山人大紧密开展考察学习活动,加强全方位交流协作,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人大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