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06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益净山行

  

  

  □韩晓玲

  

  之前体质很弱,只要流行性感冒来袭,我必属于中招的排头兵。后来还得了耳石症,时常发作,不堪其扰。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徒步登山运动,开启了另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登山,健身也慰心。有时,我会在半山腰一块叫不上名字的大石头上坐一会儿。只需这样坐着,张开双臂,去等待、去接纳阵阵山风拂面。去极目远眺,透过景深的辽远,感受自己很小,也很大——小到如巨石上的一只蝼蚁,大到整个世界只剩下我一人。然而,我又是不孤单的,时而,头顶的天空有翅膀划过的痕迹;时而,不远处的另一个山尖传来喊山声,我并不回应,却能循着声源的方向,清晰地看到或橙或红或紫的一个点。隐秘又清晰,显于此又隐于彼。陌生又亲近,素昧平生却似曾相识。

  山林也会主动与人亲近。每次徒步回来总会发现,护膝上带着很多小苍耳,记录着你走过的杂草茂盛的小山道。鞋底侧边有时也会沾染翠绿的小苔藓,仿佛山林里的小精灵给你的鞋子绣上的绿色镶边。踩上软绵绵的树叶,脚部的回弹力是大地给予登山者的美妙馈赠……

  近年来,很多徒步群成员化身公益使者,爬山的同时还会带走几十袋的垃圾。我曾笑称:这样下去,以后山林间没有垃圾可捡了,还得派一支队伍丢,后边儿跟一支队伍负责捡。之前的徒步,只顾埋头走路,极少注意道旁的垃圾。儿子满14岁的第一天,我带他一起参与了公益净山行,才发现我是盲目乐观了,随意乱丢垃圾的人数,远远超过公益使者的人数。哪怕一次只走一条线路,也感觉垃圾是捡不完的,很多明显是新近产生的。这次徒步后,才突然发现,纸巾之类的耀目白,在青山绿水间,显得那么刺眼。

  群体净山,分工明确。有短中长好几种捡拾神器,可以抓捡不同位置不同距离的垃圾。还有各种不同尺寸的袋子、盒子等来分类装垃圾。在捡拾的第一时间,就做好了分类工作。每一根捡拾神器的后面,都会有一个张开的袋子在配合等待着。如此默契的合作,让原本枯燥的活儿也变得轻松流畅。随着海拔的升高,垃圾袋越来越重,汗水溢满了红扑扑的脸颊。半途还会遇到锻炼孩子意志的家长为净山使者们点赞,这样的正能量,就自然流淌进了孩子的心里。抑或有人揣测净山使者是为赚取志愿者积分而来的,我们只是笑笑,并不争辩。待到山脚下,大大小小的袋子里装满了一程的成果,看着大家脸上的笑容,就知道这一行,每个人都有不小的收获。

  大山在那里,不言也不语,等你去亲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三农报告
   第05版:周刊·书香
   第06版:专刊·救助
   第07版:新闻·时事
   第08版:周刊·墨妙亭
怀念父亲
公益净山行
劈波斩浪
颂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桑葚珠满苞
永恒的初心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8公益净山行 2021-06-18 2 2021年06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