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玲
彩云之南是懂鲜花的,百花皆可与美食相配,只一款久负盛名的鲜花饼,使我这个刚踏上大理土地的人,味蕾就得到了拥抱般的浸润。而偶遇松花糕,是我来云南前不曾想到的。
记得第一次采摘松花是在苏州灵白线的山上,而再吃松花糕却是在腾冲和顺古镇。已是过年时节,在路边小摊上却撞见了松花糕,翠绿的叶子剪成四方形状,托着浅黄色的松花糕,表面还有点点白色芝麻,底层是红豆沙,煞是可爱。咬一口,清甜香气弥散开来,瞬间被江南的春色裹挟。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人蔡云这首《咏花朝》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最早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可能要追溯到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唐朝时,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有“赏百花,吃花糕,行花令,拜花神”的习俗。作为江南春色下的松花糕,是否可以在云南松花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呢?于是我突发奇想,采集了江南的松花,按照云南的方式,自制一次松花米糕。
没有模具,只能就地取材,原本用来做蛋糕的花状模具应该可以派上用场。将粘米粉和糯米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少许糖粉,再分三次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慢慢过筛,使其成为比较细腻的米粉,再轻轻平铺在花状模具里。接着铺上少许豆沙,表面撒上一层米粉,将其均匀划分成花蕊和五个花瓣,入蒸箱蒸制半小时左右。等冷却后,在其表面用筛子均匀筛上一层松花,生与熟相互碰撞的松花米糕就制作完成了。表面再放一些炒熟的白芝麻,还可以撒上一点秋天制作的干桂花作为点缀,起到提香的作用。
传说朱元璋品尝松花糕后特别喜欢,并赐名“黄金糕”。他品尝的松花糕应该是条状的,内里是豆沙馅,最外层裹上一层松花粉,用刀均分切块而成。《隋唐佳话录》记载,武则天会在百花节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成百花糕分赐臣下,其中,她尤爱松花糕。不知她所爱的松花糕是哪一款呢?
无论什么形状的松花糕,承载的都是沉下心,花心思、花时间,精心做美食的悠然心境。在大自然的馈赠中,融入劳动者的巧思。一口咬下去,满嘴香糯松软,这是春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