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沐恩)“老人躺在床上就可以实时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在床、离床等情况,工作人员和家属也可借助App随时查看。”2月18日,位于兴业南路的苏州德颐善金仓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的智慧化居家养老样板间内,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着新引进的智能床垫。除此之外,样板间内的毫米波雷达、语音呼叫按钮等智能设备也为老年人及其家属带来不少便利。
随着人工智能热潮的兴起,各类新技术在养老产品和服务领域相继应用。德颐善结合《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推出了“老年人能力线上评估”,填写健康状况、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后,系统便会从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四个维度对老年人能力进行评估打分,并输出定制化的服务方案。
“例如,针对自理能力较弱的老年人,我们会匹配相应的护理员上门协助;针对基础运动能力欠缺的老年人,我们会推荐进行适老化家居改造。”德颐善相关负责人介绍,居家养老服务既要高效便捷,又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接下来,我们考虑将老年人的历史消费习惯等因素一并纳入考量,从而输出更合适的服务方案。”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持续“加载”,不仅让各类养老产品更“聪明”、服务更“精准”,还有效延伸了智慧养老服务的应用场景。市民政局联动公安等部门,将老人实际需求、服务资源供给、服务组织名单等纳入太仓市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有效链接了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了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主动转变。
“希望能让每一个老年人都切实体会到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市民政局将继续推动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鼓励养老服务组织、企业等积极开发更多智慧养老服务的应用场景,探索银发幸福“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