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西)个人信用状况关系到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太仓中行提醒广大消费者,如需办理信用卡、各类消费贷款,以下关于个人信用的误区要注意。
误区一,个人征信记录可“修复”,可“洗白”。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个人征信记录的担忧,声称可以帮助消费者“修复”征信记录,从而骗取高额费用。太仓中行工作人员表示,事实上,征信记录一旦产生,任何机构均无权随意修改、删除个人征信报告中的无误信息。
误区二,陌生链接引导免费测评信用值。一些不法贷款中介、诈骗团伙以免费“信用测评”为诱饵,诱导消费者输入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进而引导消费者超额借贷。更有甚者,还会盗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盗刷银行卡等。
太仓中行工作人员表示,线上信用报告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查询,也可以通过云闪付 App、部分商业银行网银、手机App等查询。线下可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及代理网点查询。消费者切勿点击陌生链接参与信用测评。
误区三,短期逾期补足欠款,就不会上报征信记录。太仓中行工作人员表示,征信报告客观记录信贷事实等信用信息,只要逾期事实发生,都会在征信报告中客观记录。消费者要警惕非法代理维权。非法代理机构通过怂恿或诱骗消费者逾期还款或以恶意投诉等方式实现所谓逾期还款或不还款等诉求,则会导致消费者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甚至触及违法行为。
中国银行温馨提示:《征信业管理条例》对于个人征信不良信息的保存时限为“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虽不会伴随终生,但一旦出现不良记录,可能会对贷款申请、个人消费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