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
~~~
~~~
~~~
~~~
~~~——读胡子狼长篇小说《庵桥明月》有感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8月06日 星期六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样的城厢 打捞岁月的沉淀

  

  

  

  

  □宋祖荫

  

  在中国众多县域辖区中,用“城厢”来命名的可谓比比皆是。这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建制使然。宋元时期实行厢坊制度,城内称坊,城郊称厢,城厢之名始于此。清光绪末年,邑人王祖畲编纂《太仓州志》云:“合城内外,谓之城厢”。

  那么位于太仓市的城厢镇拥有何种区域特色呢?近日,太仓市《城厢镇志(1993-2014)》《新毛镇志》出版,这部城厢镇续志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太仓撤县建市后城厢镇辖区几经调整,面积扩大,人口增多,社会业态日趋多元化,镇村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因新毛镇在这期间并入城厢镇成为其下辖管理区,因而将新毛建制镇期间的历史独立记载成册,“一镇两志”的编纂格局,较好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现实轨迹。

  城厢镇历史悠久,元代筑太仓城,城内称坊,城郊称厢,城厢之名沿用至今。城厢镇乃太仓的城关镇,县域内最大、最发达的居民集中地,古代还修筑城墙,进出县城必须通过城门(关)。城池、水关桥水关、海宁驿、南码头、海运仓遗址、苏州府船场等遗迹,便是城关史料的佐证。城厢历为太仓卫、太仓州、太仓县治所在地,1993年太仓撤县建市,市政府驻地在城厢镇,为太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心。

  太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纵观太仓叫得响的娄东历史文化,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几乎都集中于城厢镇一带。明嘉靖年间,邑人王世贞因筑弇山园于城内,故城厢又别称弇山。这里是娄东画派发祥地,江南丝竹的发源地,牛郎织女降生地……还有元代古桥、古典园林、名人故居、古树名木等等,不一一枚举。

  漫步老城厢,历史如同一位老人蹒跚而来。整治后的致和塘铺陈展开,宛如行走于老城厢的迷你“中轴线”。

  一条元代致和年间疏浚的致和塘横贯城厢镇东西两端,呈现了临水而建、水陆并行的市井格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沿河两岸居民依旧在致和塘水桥边淘米、洗菜、洗衣,盛夏季节,众多顽童下河游泳戏水,充满着江南水乡的烟火气息。这条河道上矗立着三座元代石拱桥,由西向东,依次展开,分别为皋桥(亦称兴福桥)、州桥(即安福桥),还有被誉为“海门第一桥”的周泾桥。它们有的单孔,有的三孔,石雕精美,保存尚好。附近还有井亭桥、金鸡桥,这五座元代石桥相继被列为文物“国保”。据文物专家称,即使在桥多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以桥勾连,然而一条河道上拥有三座元代石拱桥还不多见。

  致和塘沿岸还有张溥宅第,戚继光、李时珍上岸处,王锡爵故居,朱棣文祖居,陆世仪读书处等。近年来,这条河畔的樊村泾发现了元代遗址,出土了百余吨青花瓷器瓷片,成为龙泉窑口外最大的瓷器瓷片集结地。“China,从这里出发”的海丝传奇,在古娄江畔的涛声中回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厢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3年,太仓首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有限公司在城厢镇签约开业,拉开太仓集聚德资企业的帷幕,太仓“对德合作”,从城厢起步。1995年,太仓第一个管道天然气工程在城厢镇长埭弄居民区建成使用,为日后接入“西气东输”天然气奠定了坚实基础。2006年11月,电站村举办首届农民文化节,这是全市第一场村办文化节。2009年6月,金仓湖公园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余年来,城厢镇踏准时代节拍,踔厉笃行,各项事业稳健发展,可圈可点。

  太仓新毛的流顺桥、石井亭、石头粮仓、圆筒库,以及出土的元代古木船等,与老城厢的遗存珠联璧合。新毛“毛芋艿”、青毛豆、“毛板青”蚕豆等传统农产品,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名录。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是全县第一个百分之百种植双季稻的乡。如今肥沃的土壤,生态的田园,孕育了优质的金仓湖大米。

  对笔者而言,城厢镇,乃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这里的山水草木,人文风俗,都镌刻于脑海之中。卖秧桥畔的叫卖声,弇山园雨打芭蕉声,县中红楼朗朗读书声不时在耳畔响起。当年城郊的新毛公社,又曾是插队落户的“知青点”,乃挥洒无悔青春汗水的地方。如今这里凤凰涅槃成为点缀金仓湖的美丽绿地。真可谓叹岁月之流逝,咏人生之芳华。

  “一镇双志,存史鉴今。”《城厢镇志(1993-2014)》为1977版《城厢镇志》的续志,该志客观全面地记叙了1993年至2014年城厢镇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改革开放成果。全志18篇68章共88.2万字,展现了作为“中国幸福乡镇”“中国科学发展百强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城厢镇的风采。《新毛镇志》全志16篇64章73.1万字,比较全面地记述了明代以来至2000年新毛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历史变迁,较好地展示新毛镇撤并前的自然资源、地域文化、特色产业、发展成果、乡土风情、乡贤人物等。特别是志书穿插了较多的随文照片和图表,生动直观地体现了新毛的历史风貌。

  城厢镇两部志书同时出版,为留存和彰显城厢地方文化,反映城厢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激发人民群众爱国爱乡精神,更好地服务于城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智慧和现实借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时事
   第03版:周刊·小荷园
   第04版:周刊·墨妙亭
别样的城厢 打捞岁月的沉淀
立秋
七绝·老兵庆建军节
夏天的回忆
城市之光
明月依旧照庵桥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4别样的城厢 打捞岁月的沉淀 2022-08-06 2 2022年08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