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
~~~
~~~——庆祝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五周年
~~~
~~~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7月30日 星期六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鞋匠小伯伯

  

  

  □朱根源

  

  我笔下的主人公小伯伯实际不姓朱。他和我没有一丁点血缘关系,但他曾给过我不少帮助,故而几十年过去还是会时常想起他。因为街坊邻居都以“小伯伯”称呼他,我也就从众,一直把他视为我的小伯伯。就如人们把热心人呼为“老娘舅”,呼人者和被呼者不一定就是甥舅关系一样。

  我认识小伯伯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那时,太仓北门青石桥南堍往东不远处有一幢枕河而立的两层小木楼。我记得小木楼主人姓邹,而小伯伯就是这家主人的弟弟。当时,小伯伯也许年已半百了吧?孩童时的我眼光迟钝笨拙,实在猜不出他的真实年龄,反正我觉得小伯伯当年就很老迈了。小伯伯下肢残疾,估计很早就停止生长发育,因为只长年龄不长身高,所以他就渐渐变成了街坊邻居们的“小伯伯”。

  那幢小木楼底楼面街留一开间门面做鞋铺,和鞋铺隔路呼应的就是我经常光顾的殷家大饼油条店。鞋铺进门靠北墙是一口敞开的鞋柜,里面依次挂满了新绱好的布鞋。小伯伯座西面东,背后小木箱里存放的是形状厚薄不一、溜光滴滑的木鞋楦。左手地上静躺着的是塞紧木鞋楦的刚绱好的鞋子,右手门边小矮柜里堆磊得整整齐齐的是一捆捆待绱的新鞋底新鞋面,右脚边是一双双待补、待打鞋掌的旧布鞋或是旧棉鞋。这就是小伯伯的工作室。小伯伯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助周边街坊邻居们绱鞋、补鞋和给鞋底打鞋掌或者给鞋跟钉“塌钉”(钉上此钉可防鞋跟磨损且走路带响)。因为手艺过硬,为人谦和,收费公道,童叟无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伯伯的鞋铺生意一直都不错。

  我做学生时,脚上的布鞋和棉鞋通常都是由两个人完成:纳鞋底和糊鞋面是母亲油灯下的“作业”,绱鞋子和塞鞋楦就交给小伯伯操作。母亲纳的鞋底厚实、做的鞋面漂亮,而小伯伯绱的鞋子周正、楦的鞋子挺刮。新鞋上脚不仅合脚舒服,更是我站在小伙伴面前的骄傲。待脚上的布鞋底穿得将要“天知地知”或者脚趾头要钻出鞋头吹风凉时,我就去请小伯伯帮我在鞋底脚跟上或者脚头上钉上车胎底或者用一块薄薄的牛皮补在鞋面头上。经小伯伯这么一伺弄,鞋子修旧如新,穿在脚上一点都不觉得咯脚,而那双原应丢弃的旧布鞋又可以对付着穿好长一段时间了。

  在海绵拖鞋问世前,木拖板(即木屐)曾盛极一时。暑假夜晚,我们几个孩子穿上木拖板,走在北门沿河的石块路上,走过小伯伯鞋铺门前时,大家特意踏着整齐的脚步,向小伯伯致敬。你听,“铁踏拖”“铁踏拖”,这声音就是孩子们用木拖板向小伯伯说“谢谢你”呢!木拖板凉爽,穿脱方便,没有洗晒的麻烦,可也有不可避免的弊病,那就是穿久了,钉眼朽烂,木屐上的带子经常会无缘无故地脱落。每逢此时,我就只能赤着双脚、手提木拖板去烦请小伯伯帮忙。小伯伯总是先拿起带子脱落的木拖板端详一会儿,然后用专拔钉子的弯嘴钳子拔出小钉子,稍微挪动一下位子,重新钉牢带子,我的木拖板就又可以继续演奏暑期夜晚的小夜曲了。

  小伯伯除了绱鞋、补鞋、打鞋掌、钉塌钉外,还给“钉鞋”钉过鞋钉。在橡胶雨鞋普及前,人们雨天出门常穿的是笨重的“钉鞋”。钉鞋的制作方法如下:在新棉鞋鞋面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桐油,桐油晾干后形成一层保护膜,雨水就无法浸入棉鞋了。为防棉鞋底浸水,还须钉上圆锥形的鞋钉。这是小伯伯的工作。为了雨天出行稳妥,小伯伯在每只棉鞋底上至少要钉上十几颗鞋钉吧?穿上钉鞋一脚踩下去,泥地上就会出现十几个钉眼。太仓民间曾经流行过的取笑麻脸的歇后语“钉鞋踏烂泥”就典出于此。

  记得孩子时常玩“掼菱角”游戏,就是每人拿一只菱角(即圆锥形的木陀螺),用绳子绕上后用力抽拉或用鞭子抽打,使之不停旋转,大家以菱角旋转时间长短论输赢。菱角底部钉一颗大鞋钉,玩久了会松动脱落,这就要请小伯伯帮忙紧固或者换一颗新鞋钉了。每逢此时,小伯伯都是有求必应。

  小伯伯每天晚饭后就寝前,常常会放下使用了一天的鞋刀、蜡线、引线锥和缝鞋针,拿出他心爱的胡琴,拉一会儿二胡。当年,街坊邻居家里很少有收音机,更没有电视机、电脑和手机。业余时间,除了偶尔去武陵街和平剧场看一场戏,去城里唯一的人民大礼堂看一部电影,去大陆书场或者吉庆园书场听一回书外,大多数时间就是坐在小伯伯鞋铺里欣赏他的二胡独奏。这也许是小伯伯一天里精神最放松、心情最愉悦的时刻。此时,他拉的琴声特别悠扬婉转,常常让人听得流连忘返。吃过晚饭,一听见琴声传来,我就会赶忙站到鞋铺门前看小伯伯拉胡琴。只见他双膝铺一块垫布,琴筒抵在左膝上,左手按着琴弦上下移动,右手拉琴弓左右伸缩,一支支悦耳动听的曲子就从琴弦上逸出,飘出鞋铺,霎时就在护城河上空弥漫开来。小伯伯拉奏的众多琴曲里有没有无锡瞎子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由于我当时年龄小,尚不知晓。但小伯伯拉琴时常常双目紧闭,渐入佳境后难掩得意陶醉之态我却能看出来!看着面前的小伯伯,我常常暗思:要是小伯伯身体没有残疾,他决不会甘心做一名鞋匠,而早就应该是一位琴艺高超、闻名遐迩的胡琴演奏师了!

  星转斗移,岁月流逝,邹家小木楼和小伯伯的鞋铺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唯独那位曾用勤劳的双手服务过周围的街坊邻居,用一把胡琴丰富过自己精神生活的小伯伯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难以磨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时事
   第03版:周刊·小荷园
   第04版:周刊·墨妙亭
军人的步伐
鞋匠小伯伯
七律·忆军旅
少年有梦向军营
童年的夏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4鞋匠小伯伯 2022-07-30 2 2022年07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