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娅
那年三四月间,正值花红柳绿春光明媚。我爱人在江西的老战友来电邀请:“杜鹃山上的杜鹃花红了,带上你们的夫人来井冈山吧。”于是,原福州军区警卫营太仓籍的老兵携军嫂一行10人应邀前往井冈山。
经浙江进入江西后,起伏的丘陵山地,褐红色的土地,郁郁葱葱的山林,还有清澈的小河,沿着山脚缓缓拐进密林深处,灿灿的野花绽放得如此恣意。曾经的腥风血雨,曾经的烽火连天,曾经的波澜壮阔,已经被岁月收藏。我们更迫切地想进入向往已久的井冈山。
在泰井高速出口,是高高飘扬的红军旗的雕塑,宏大的气势使人情不自禁停下脚步,肃然起敬。我们踏上了井冈山这块红色土地。江西的老战友迫不及待地迎上来,相拥相抱,浓浓的战友情,让这些硬朗的汉子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次日,我们来到茨坪北面的黃洋界,这是井冈山五大哨口最著名的一个哨口。这里连接着湘赣两地的边界,海拔1300多米,山高林密,地势险峻雄伟,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湛蓝的天空,白云飘浮,阳光照射下,薄薄的云雾在山头缭绕,远处的崇山峻岭若隐若现,如仙境一般。遥远的天际隐隐传来几声鸣啭,仿佛传递着一种久远的声音,一些情节从时光深处显现,鲜红的汁液从每一寸土地的灵魂中渗出。山坳里、坡道上,簇簇映山红开得如火如荼。“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
1928年8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以不到1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军疯狂进攻的4个团的兵力,创下了我军历史上首个以少胜多的战绩。在壕沟边,在青松翠柏的簇拥下,是两块纪念碑。一块是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结束后,毛泽东主席激情挥毫写下的《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胜利的喜悦跃然字间。另一块是朱德总司令题写的“黄洋界战役胜利纪念碑”。这场战役对中国革命历史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为中国工农红军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沿着山路有一处当年红军挖的战壕的遗迹,虽然历经了90多年,但是我们依然能从岁月的深处感受到战斗的惨烈和艰难,感受到战士的英勇和无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有炮火燃烧的痕迹,有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星星之火在井冈山点燃,烽火燎原,映山红遍。
顺着山路往下走,在当年红四军营哨遗址对面山坳里有一条崎岖的小路,通往宁冈茅坪,那是朱德总司令与战士们一起挑粮走过的路。“一根扁担的故事”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文里已经深入人心。这根刻有“朱德记”的扁担已存放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让后人永远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有一首歌唱道:“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餐餐味道香。”在就餐时,我们特意提出要尝尝红米饭和南瓜汤。可是红米饭已经吃不到,南瓜汤也已经改良,坐在这装饰现代的酒店里已经再也吃不到那种味道了。江西籍老战友的祖辈有参加红军的,有为红军送粮的,有为红军掩护伤员的,他们传承了井冈山的红色基因。
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景色非常优美。有著名的龙潭、杜鹃山等风景名胜区。瀑布、山泉,潺潺流水在山林间腾跃、缠绕。翠竹、亚热带阔叶林,各种植被苍翠挺拔、绿意盎然。不知名的雀鸟在树林间嬉戏追逐,鸟鸣啁啾,演奏美妙的协奏曲。漫山遍野的映山红,那是红军的足迹播种,是红军的鲜血染红,井冈山的春天才别样绚丽。那里还保留着不少红军时期的遗址,红军造币厂、大井主席故居、红军医院、小井烈士纪念碑等。
江西的老战友送我们到红军旗的雕塑前,一起在那里拍照留影。致敬红军旗!军人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军人的心中。回首井冈山,当年的烽火早已烟消云散在历史的天空,红色的土地生机勃发,映山红开在每个人的心里,守住初心,梦想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