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镛
童年是幸福的,不管是生活在贫穷的山村,还是富裕的都市。而童年的幸福当时并不在意,是靠一次次的回忆获得的。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贫穷农家度过的,虽然我出生在江南小镇的商户家,生活还算小康,但我从小被寄养在奶妈家,她家是真正的贫农家庭,所以我很懂贫穷的滋味。我童年所感受到的亲情主要是奶妈给我的母爱。记得每次她送我回家,不管是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烈日还是下雨,我都会发疯一般要跟她回去,当然此举往往不一定能成功。
六十多年前的江南水乡还是一派自然风光。如果说现代的工业经济、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水乡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的享受,那么过去原始的农业劳作,纯净的自然环境留给人们的就是纯朴自然的欢乐。
现在的小孩拿着玩具枪打仗、握着遥控器指挥玩具汽车的乐趣,和我们当年在打麦场的草垛里玩捉迷藏的兴奋有同样的等级。前者并不比后者更开心更无邪。
回想起没有污染的水乡环境,着实让人陶醉。一群七八岁的小孩腰上系着割羊草的竹篓,来到有小树林的墓地,几个勇士奋力爬上树梢,掏鸟蛋,抓小鸟。地上的小伙伴喊叫着要他们往下丢,他们共同为小小的“胜利”而欢呼。
夏日,当夕阳西下,炙热的大地开始降温,大人们开始收工。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开始了“业余”的捕捉。我会光着屁股跟着他们扑进清凉的河沟里,徒手捕捉螃蟹。河岸边有各种小洞穴,哪个是蛇洞,哪个是虫洞,哪个是螃蟹洞,他们都一一指给我看。当我怀着慌张甚至恐惧的心理用手慢慢伸进小洞,突然抓到一只鲜活的螃蟹时,征服的喜悦感油然而生。
现在的夏日黄昏,有了空调,人们几乎感觉不到酷热。空调加电视,虽然赶走了寂寞,却也没有了邻里间的交流。
当年的夏夜,每家每户屋前的麦场上,人们都在长条凳上搁起临时拆下的门板,先是一家人作为餐桌,边纳凉边吃饭,接下来便是小孩子们的“床铺”或大人们的“沙发”,在场边上风口的地方点燃只冒烟不着火的麦草杆,算是个“大蚊香”,驱散蚊子飞虫。每家大人的手里都拿着芭蕉扇,为孩子为自己摇扇驱虫。
男人们会东串西走,议论着女人、天气、物价,研究起水浒中英雄们的座次。女人们则忙着收拾晚饭的碗筷,准备明天的柴米油盐。
这时的我会躺在奶妈怀里,听着她给我和周围的小伙伴讲“谜语”。能猜出就兴奋,猜不出会嫉妒。直到凉风起,我们才会迷迷糊糊地回到房里的床上睡觉。
就这样,夏夜在静悄悄中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