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周刊·银龄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1月12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迎新春 忆童年

  

  

  

  □施南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读王安石的诗句,辞旧迎新的感觉油然而生,它总能唤起我对童年难以忘怀的记忆。梦中童年蹦欢乐,最惦莫过春节时。泥裳慈母寒水洗,枕边早有新鞋衣。

  在那幼稚嬉乐的童年,我常常是满怀欣喜,掰着手指数天数,祈盼着新年到来。只有新年到,才有新衣穿,才有口福甜。穿着母亲在煤油灯下熬夜缝制、一针一线做成的新衣裤、新鞋子,摸着口袋里的几颗糖果,拍拍裤兜里的炒黄豆、炒蚕豆,欢乐地与伙伴们玩耍游戏,一直打闹到天黑。洗去满脸的污水,脱下汗臭的鞋袜,狼吞虎咽地吃饱肚子,在父母的催促下才脱衣入睡。睡梦中还常常玩兴未尽,蹬衣踢被,惹得父母夜中不知醒了多少回。

  那时的我们,不懂什么叫父母之爱大于天,只知道吃饱饭,身穿暖,嘻嘻哈哈与小伙伴一起快乐玩儿,衣衫湿透还觉天未晚,听到父母的呼喊才回家门。

  少年不知愁滋味,童年时代,缺衣少食,物资匮乏,啥都凭票供应。如布票、粮票、油票、豆制品票、鱼票……家家户户都精打细算,掐着手指过日子,每人每年一丈六尺布,每月四两油,一斤粮可换八斤山芋……记忆犹新,印刻于脑。每每盼到父母发工资,父母考虑的是如何安排油盐柴米酱醋茶和日常开支,我们盼的是望眼欲穿的那碗红烧肉,垂涎欲滴偶尔一尝的河中鲜。我家人口多,为了全家的温饱,父母精打细算、节衣缩食,算盘拨打在心里。

  春节期间,结伴玩乐的一群顽童,满世界的打闹,不知天高地厚,只知撒野游戏。男孩玩捉迷藏、打玻璃球、摔炮、点黄鞭;女孩踢毽子、吃棋子、“递递脚”、“桃花绷绷”。有时大家一起玩游戏棒,男孩们玩得汗流满面趣味浓,女孩们则是喜乐洋洋笑得欢。真是花式别致,玩法繁多。哪像如今的孩童,才牙牙学语就在玩手机,看到年仅三虚岁的外甥在游戏机上点滑,稚嫩的小脸时不时地露出嘻嘻哈哈或瞪大眼珠的表情。真羡慕他们生长在幸福无比的新时代,幼小的他们就已感受到了科技带给生活的勃勃欣喜。

  我们儿时过春节,长辈们也给压岁钱,只不过是几毛钱,偶尔超一元。哪像今天给大小玩具、价值几百上千的礼品。大年初一我们不顾也不怕呼呼嘶叫的北风,堆雪人、打雪仗,尽管手指头冻得又红又粗像个红萝卜,仍是兴致勃勃、趣性未穷。大人们则静坐家中,或叙谈,或邻里道安、拜年。因为除夕夜,大家都干完了许多活,如家里打扫好卫生,还共同把天井、走道、屋檐等打扫干净,一直忙到天黑。

  孩童们喜开颜,父母们乐在心。这些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曾经的岁月和过春节时的写照。

  童年时代已遥远,然而记忆还是那么清晰、那么亲近,恍若昨天,近在眼前。

  今天,我们生活在如此温馨、甜蜜、祥和、安宁的文明时代,真是福康天天,欢乐年年。

  但愿世世代代,辈辈珍惜,梦想成真。听随新时代的号角,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文明人,珍惜今朝,莫负明天,践行有为,无愧于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要闻
   第05版:周刊·银龄
   第06版:新闻·国内
   第07版:新闻·国际
   第08版:广告·公益
迎新春 忆童年
外卖小哥
天寒情暖
夕阳书画
腊八粥
没有失望的冬天 只有希望的春天
太仓日报周刊·银龄05迎新春 忆童年 2022-01-12 2 2022年01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