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记忆之卖薄荷油

  

  

  □李  镛

  

  童年时跟着奶妈走亲戚是我最喜欢的事,有一次跟着奶妈到太仓城里卖她家自产的薄荷油,更成为我永远难忘的开心事。

  时光倒退至1953年,那时全国农民都是家庭个体户种田经营。刚成立的互助组也只是几家农户互相帮助种自家的田地罢了。各户由三年前土改运动中确定的自家田地,加上从地主富农家中分得的田地,种什么,得多少,只要交足了公粮,一切由农户自己决定。当时太仓农户不少人家都种一些薄荷,薄荷属经济作物,相对于小麦、水稻、棉花收入要高不少。大田里种薄荷一般在4月中旬由秧苗扦插至土里,长到9月中旬成为60厘米左右高的小灌木状,割下新鲜的连茎带叶的枝条,然后在田边简易的草棚里,用大铁锅等土著设备,经蒸馏冷却后得到薄荷油,它是食用药用作用极大的珍贵原料。当时收购薄荷油的商店,只在县域内的三大镇上设点,我们乡当然是到最近的城厢镇。进城卖这点东西显然不可能动用载物的交通工具,一般小家小户十多斤的薄荷油都是靠肩背步行前往,走上一二十里路属常态。

  听说奶妈过几天要去卖薄荷油后,我在前一天的傍晚便住到了她家,说是明天跟她一起上县城。她说:“你走不动的,这不是以往走亲戚,我要背东西,无法背你的。”经不住我的死缠硬赖,她最后只好同意,但再三叮嘱:“你一定自己走!”其实那年我已上小学三年级,虚龄11岁,来回走上二十来里路完全没问题,所以我一口答应。

  第二天一清早,她把粗棉布做的搭链搭在肩上,前后两个口袋里各置一个装了八成满薄荷油的“东洋瓶”。这是一种小口大肚的玻璃瓶,每个能装十斤左右的液态物料。当时这种瓶很金贵,估计她是从邻居家借来的。那时奶妈正属壮年,年富力强,意气风发,走在路上脚步铿锵有声。从她家到县城,要穿过我家所在的毛家市北街,我俩走到我家街面时,我突然弯腰加速冲了过去,目的是不让家人发现而阻拦。走过后她大笑,“你这小赤佬忒聪明了”。过了小镇,便走上了到县城的大官路(当时农村一米左右宽的步行大道),她说:“现在开始我们各人数数走过的桥的数目,回来时核实,看谁数得准。”记得毛家市到太仓俗称12里(华里),最终她说是共12座桥,我说是13座桥,其误差可能是在毛家市镇上的两座中市桥上。江南水乡名副其实,平均1华里也就是500米左右就有一条河流,那就一定有一座桥,当然随河流的宽度不同,桥有大有小,其中一座有名的“流顺桥”是明代所建的半圆花岗岩拱门建筑,现已作为太仓市文物受到立碑保护。进城后经过的卖秧桥,当时桥面为木质,能通行自行车和汽车,是城里最现代的桥了。当下,经过多次翻修,已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两侧为仿玉石护栏,刻有美丽的花鸟浮雕,宽阔漂亮,古式又经典,是县城的一个打卡点。

  我们进县城到北门街收购站,卖掉薄荷油,已是中午时分。因为有这笔不菲的收入,进饭店犒劳一下自己,是农民们一年里少有的几次享受。奶妈说:“阿囡,到饭店吃什么?你点吧!”半大不小的我深知她家的日子不易,所以弱弱地说:“吃面吧。”“好!饭店的面比家里的鲜多啦。”结果她要了一碗焖肉面、一碗爆鱼面,我们俩分着吃,每人半块肉半块鱼,应该是有肉又有鱼的大餐了。记得共花了五角钱,要知道当时这是四斤大米的价格了,平时哪能舍得这样的花费呀?

  吃完面,我们到一南货店,奶妈说:“进城了,又有点钞票,买点小东西吧。”最终她给奶爹买了个挠痒痒的老头乐,还给未圆房的儿媳妇买了几尺大花布,给自己买了常州产的篦子。“你要什么?我的小儿子。”她冲着我说。“我什么都有,不要买了。”“你叫我姆妈,给儿子买东西天经地义!”最终她买了一块鞋面布,说是回去给我做双鞋,我故意笑着说:“甭谢你了。”

  回程路上,稻花香,棉田翠,蝉儿鸣,蝶纷飞。夏末初秋的田野,如同我们母子俩的心情一样,宽阔舒畅,辛勤的劳作换来满满的喜悦,我连蹦带跳,她笑声朗朗。

  小路沿河的牛车棚里,只见长着两只下粗上尖犄角的老水牛,带着眼罩,围着牛车盘在不紧不慢地负重转圈,不大的水斗出口处,哗哗的水流,流进水沟,进入稻田。我错开牛身轻轻一跳,趴在转动的车盘上,随车转了一圈,还不等奶妈惊叫,我已哈哈大笑地跳下来。又走了一阵,见一人力水车上,两位中年妇女哼着听不清的小曲,脚踩带动主轴转动的木墩,双手紧扶胸前的横空竹竿,水流如同牛车盘里的水斗一样滚滚而出。那时,我在奶妈家刚学会踏水车,所以见这情景便主动喊:“姨,我来踏一会儿。”她们果真停了下来,我替了其中一人踩了一会儿,谁知左侧阿姨突然加速,我的双脚没有跟上节奏,结果只能双脚悬空,双手抓牢头颈前的横杆,全身吊了起来,来了个俗称“吊鳗鲡”的亮相,他们三人哈哈大笑。快乐的一天,似乎在毫无累意下愉快地结束了。

  老话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七十年前的那天历历在目。那似箭的光阴已远去,但那箭上的明亮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心田中,梭子的轮回转个不停,然梭子上的线头一直牵住着奶妈和我的深深情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三农报告
   第05版:周刊·书香
   第06版:新闻·时事
   第07版:广告·公益
   第08版:周刊·墨妙亭
谒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诗二首
茑 萝
祖孙乐
乡村记忆之卖薄荷油
徽州女人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8乡村记忆之卖薄荷油 2021-10-22 2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