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5月13日,全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推进会召开,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本报5月14日报道
近期,我市连续召开生态环境、污防攻坚方面的工作推进会,这并非形式主义,而是目前我市各项环境指标确实不容乐观,环保工作面临较大压力,需要我们进一步凝心聚力、综合施策、狠抓落实。
首先,聚焦汛期水质,早行动、强举措,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针对部分省考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水质异常波动情况频繁出现的实际,应当强化重点断面、汛期管控、劣V类水体“三项攻坚”,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一刻不能放松,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其次,突出源头管控,盯重点、提能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4月,我市PM2.5较去年年均浓度一直是不降反升状态;5月以来,受臭氧超标、沙尘天气影响,优良天数比例仅为50%。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应当重点抓好“三治理一提升”,即狠抓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移动源和扬尘污染治理和高架源污染治理,提升精准治气水平。空气质量像水质一样容易变化,我们必须如同治水般,也时刻紧绷心弦,用“环境只能变得更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
最后,要把握有力抓手,聚合力、强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各地各部门应当层层压实责任,主动担当、靠前一步,聚焦环境重点问题合力攻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坚决杜绝表面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确保问题及时彻底整改到位。对各类企业“严管厚爱”,既要以“店小二”精神打造营商环境,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做好环评、审批等各项服务,又要严格开展监督管理,对环境违法“零容忍”,杜绝不作为、慢作为。同时,加强舆论监督,主动曝光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公开处罚结果,形成震慑,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