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针对“僵尸车”较为集中的区域,娄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了整治清理。该局出动拖车,统一对“僵尸车”予以拖离,有效维护了市容环境秩序。
——本报4月6日报道
外观破旧、灰尘厚积、车胎干瘪、散发异味……这样的“僵尸车”,不时可见于道路旁、小区里、停车场中。“僵尸车”有碍观瞻,浪费停车资源,影响市容市貌,还存在阻碍交通、污染环境、易引发火灾、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等危害。它们渐渐成为城市新型垃圾,需要常态化治理。
治理“僵尸车”,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僵尸车”。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规定,从停留时限、车辆破损程度等方面定义“僵尸车”,并从维护交通安全和公共权益的角度,设计“僵尸车”发现、登记、追查、处置制度,从认定依据、处理职责、处理程序等方面进行制度完善,为科学处置“僵尸车”提供依据。
治理“僵尸车”,其次要强化社会共治。对“僵尸车”的清理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实施动态管理,多方持续发力。有关部门和社区应开展联合行动,提高“僵尸车”治理效率;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把“僵尸车”现象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大废物利用力度,通过市场调节和废旧车辆回收,让“僵尸车”变废为宝;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市民对“僵尸车”进行监督举报。
治理“僵尸车”,要坚持从源头出发。“僵尸车”整治不能满足于“一拖了之”,有关部门完全可以查出“僵尸车”的车主,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作出严肃处理,对故意造成“僵尸车”现象的车主,应给予严惩。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僵尸车”车主的公德心,从源头上消除“僵尸车”现象。当然,车主们更应自律,按时年检,对于无法行驶的车辆应积极予以报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