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立
近年来,城厢镇的农业经济一直走在全市前列。日前,记者从城厢镇获悉,去年全镇的村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突破1400万元整数关,达到1400.38万元,同比增长7.3%。
城厢镇共有6个村和2个村改社区,去年村级可支配收入合计达到11203万元,和2019年的10441万元相比,增长了762万元。
城厢镇村级可支配收入超千万元的达到了6个,比2019年增加了1个。村级经济发展“领头羊”东林村和电站村的村级可支配收入都超过了2000万元,分别达到了2805万元和2248万元。
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东林村已通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秸秆饲料化、肉羊养殖生态化、养殖废弃物肥料化的途径,打造出“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粒米”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标杆。“东林模式”是农业农村部秸秆综合利用十大主推模式之一。东林村的村级可支配收入已连续多年位列全镇第1位和全市第2位,去年又在2019年2553万元的基础上增长了9.87%。
东林村负责人告诉记者,东林村的村级可支配收入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米厂、秸秆饲料厂、羊肉加工厂、果园等10家农业企业的经营性收入,二是东林村级物业的租赁收入,其中10家农业企业的收入占比超过了60%。去年这10家企业无一亏损,绝大多数都实现了稳定的增收,成为村级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村级物业的租赁收入也有了一定的增长。今年,东林村将依托循环农业发展两个新的项目,并将打造一个新的农旅项目,相信村集体经济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农村一直是城厢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去年,新农村完成了全村域的违法建设整治任务,村级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村级可支配收入从前年的665万元增长到876万元,增幅超过了30%。新农村负责人介绍说,除了合作农场外,劳务合作也是新农村增收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劳务合作社共有100多名社员,主要承揽本村和市科技产业园的保洁、绿化养护等业务,随着市科技产业园的发展,这部分业务有了增长。去年,合作社还利用紧邻上海的优势,承揽了上海几个村的绿化养护业务,实现了增收。
除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外,去年,城厢镇的乡村振兴步伐进一步加快,并入选苏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首批试点镇。全镇共提档建设了高标准农田1.5万亩;独溇小海生态农业园初具形态,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建成投产;电站村田园新社、民宿二期、乡村·漫市集等农文旅项目建成投用;东林村味稻公园获评省主题创意农园;新增三星级康居点3个,太丰社区花墙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