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薛海荣)“本次听证会公开透明,听证员的评议客观公正,我现在能接受这个结果。”日前,在参加完公开听证会后,张女士终于解开了心结。
数年前,张女士因一起合同纠纷,对民事诉讼结果不服,先后向我市检察院申请民事监督与立案监督,要求检察机关提出抗诉,并将对方以诈骗罪立案侦查。市检察院第一时间受理案件,但经审查认为,该案件不符合抗诉条件,且无犯罪事实,依法无法支持张女士的诉求。尽管检察官多次向其释法说理,张女士仍难以接受。4年来,张女士每个月都会前往检察院,希望检察官能为自己“讨回公道”。
在此期间,检察官联合人民调解员等多方力量,与张女士保持沟通,多次上门走访并关心她的生活状况。在长期的接触中,张女士的态度逐渐转变:从一开始情绪激动,到后来愿意坐下来沟通,倾诉真实想法,再到近期态度趋于缓和,能够听取法理分析。察觉到张女士态度的变化,检察官决定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听证员当面听取她的诉求,辨析事实,评判是非。应张女士要求,其中一名听证员由她自己邀请的一位律师担任。
听证会上,3名听证员详细了解了案件情况,并就张女士所提诉求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展开评议。经认真讨论,包括张女士邀请的律师在内的听证员一致认为,依法不能支持其诉求。针对张女士对案件事实与证据方面提出的疑问,检察官与律师现场作出回应,逐一进行解释说明,最终使她放下防备、解开心结,接受了案件处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