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综合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学期“厌学”门诊接诊量攀升

  □本报记者 顾雪苗

  随着新学期开学,市三院“厌学”门诊的就诊人数明显增多。日前,记者从该门诊获悉,近期接诊的孩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暑假调整后准备复学、需复诊的;另一类是因学业压力大、难以适应新学期节奏而考虑休学的。其实,一些看似“叛逆”的厌学行为,背后可能藏着未被看见的心理困境。

  “孩子实在不愿意来,我只能先过来向医生咨询一下。”诊室内,一位母亲满脸无奈地讲述着儿子的情况。她的儿子正在读高中,不仅不肯去学校,甚至已经几个月没有走出房门;之前和父亲争吵时,还出现了自残行为。“根本没法和他沟通,现在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位母亲忍不住抱怨道。

  听到这里,副主任医师霍冯达表示:“这已经不是思想问题了,而是一种疾病,需要专业治疗。” 他建议,不要再和孩子发生冲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做一次全面评估,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另一对母子则是前来复诊的。孩子正在上初中,母亲坦言:“我们全家都在积极配合治疗,但孩子复学还是有点困难。”了解情况后,霍冯达表示:“孩子没有出现自残等极端行为,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随后,他解释道,孩子复学后出现身体不适,其实是正常反应。这不是孩子故意找借口,而是他们真实的生理感受,家长不要着急,更不能苛责。之后还是要按照方案好好配合治疗,接下来情况会好转。

  门诊的忙碌程度超出预期。短短半个小时,就额外增加了4个号源。“正常周日上午放7个号,实际接诊时通常都会加号。”霍冯达介绍,除了“厌学”门诊之外,平时的青少年心理门诊也经常有家长带孩子前来咨询,最多时一天曾接待过十多个有类似困扰的家庭。

  对比不同时期的就诊情况,霍冯达告诉记者:“与上半年开学时门诊以儿童多动症患者为主不同,这段时间接诊的基本是抑郁症患者,其中初中生占比最高。” 他说,15岁左右的青少年受家族遗传、内分泌变化、学业压力、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抑郁症发生的风险相对较高。很多父母误以为孩子的异常表现是青春期叛逆,其实不然。如果孩子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易怒等症状,甚至出现自残行为,往往是抑郁症的信号。

  “厌学”门诊是市三院今年新开设的专病门诊。从该门诊及青少年心理门诊的整体数据来看,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人数并未显著增加,而是保持相对稳定。霍冯达说:“现在的父母虽然对‘抑郁症’这个词不陌生,但真正正确认识它的人并不多。家长一定要放下偏见,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而且整个家庭都需要共同配合孩子的治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新闻·时事
   第04版:周刊·金融
政企面对面共解行业难题
浏河渔港正式开港
1620把加油枪完成“体检”
新学期“厌学”门诊接诊量攀升
以公开促公正 用听证解心结
优质科普资源进校园
精准服务破困境 婚俗改革树新风
第八届太仓“中德友谊杯”乒乓球国际邀请赛赛事运营服务中标公告
太仓日报要闻·综合02新学期“厌学”门诊接诊量攀升 2025-09-30 2 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