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亲情像一条河流

  □单风

  五一小长假期间,堂妹出阁,一大家子人不辞路途劳顿,天南地北,前前后后向着家的方向汇聚。

  自从祖父母相继去世后,亲人们很少团聚,平日里散落在各地平淡地工作、生活,连问候也很少。说些什么呢,父辈们的通话无非是谈论天气如何,身体如何,庄稼的长势收成如何。至于各自儿孙辈的生活或工作如何,他们或许会简短地提及,亦不甚了了。

  子女在他们一次次的目送中,渐渐长成,而他们的身影亦在子女的回眸中渐渐远去。或许是儿孙辈走得太远吧,也可能是他们被落下了太远。孩子们的生活,他们已不再置喙。“孩子们大了,不由人了。”父辈们的通话中常常会有这么一句感叹,而我们平辈之间连通话也极少。因为要花时间的事太多,可打发时间的事太多,生活中有不如意的地方,推己及人,亦不相扰,索性连寒暄也无。这么说起来,好像亲人间的感情淡薄、疏离,其实只是不善于表达,尤其是明确的、热烈的表达。

  祖父是上过战场的老兵,身上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平日里不苟言笑,脾气刚直暴烈,稍有不顺,动则叱喝。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父辈们的性格。父辈们又将这种克制、隐忍和独立的性格传递给了我们。有一回小姑来家里吃饭,饭间,姑姑谈及表弟,说他出去上班一两月间常常一个电话也无。母亲附和道:“风风也是一样,通常我不和他打电话,他是很少主动给家里打电话的。”我和表弟闻言只是讪笑。那年春节前夕,一向不发朋友圈的表弟竟作了一首诗。他从小不以学习见长,中学肄业后四处闯荡,身上颇有些江湖气,又生得高大雄壮,谁能将他和诗联系起来呢。其诗作摘录如下:

  游子为腹闯九州,母在檐下待子归。

  三百日夜未相见,思念如潮涌心头。

  远离膝下难尽孝,深知愧对父母恩。

  待到富贵归家日,孝敬双亲报春晖。

  虽不讲究平仄,言辞也平实,但胜在情真意切。我初读时,颇为讶异。我的兄弟姐妹受良好家风熏陶,皆懂事孝顺,只是没想到表弟表面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其实也是个心思细腻之人。年前我们去小姑家吃饭,谈及此事。姑姑听闻笑道:“你们在外只管照顾好自己,家里的一切不用挂念。”此言同我父母常说的如出一辙。我们与父辈之间皆不想互为牵累。

  堂妹大婚前两三日,亲人们陆续归家,年后沉寂的院子又热闹起来。厨房里煎炒烹炸,忙进忙出,一道道家乡菜热气腾腾。院子里,客厅中,大门外,亲人们三三两两,或坐或站,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牌,有的在招猫逗狗,笑声一片。堂哥家新修的房子宽敞明亮,院子里花木掩映,饭后家人围坐,或商讨妹妹出嫁事宜,或谈论家长里短。孩子们往来嬉笑,狗儿们也不知疲倦地打闹穿梭。鸟鸣啁啾,游荡了一天的杨絮初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院外,菜园里黄瓜在爬架,辣椒在开花,番茄已挂满果子。

  去年十一月,大妹已经出嫁。发嫁当天,在接亲的人们未到的间隙,司仪张罗着给我们合影,二伯眼圈就红了起来。这是他的小女儿。二伯家的兄姐,长年在上海打拼,工作都很好,只是婚事都没有着落,这成了二伯的心病。望着二伯红了的眼眶,姑姑们亦在人群后面抹泪。我们家近些年接连几件伤心事,而今盼来一件喜事,不由得让人百感交集。等到接亲的人来,又热闹了一阵,随着发嫁的鞭炮声响起,大妹奔赴她自己的家庭去了,伯母躲在房间里已然泪如雨下。

  那一会儿,好像身边的每个人都心绪激荡,不能平复。在父辈看来,将子女抚育成人,并帮衬其成家立业,是他们作为父母的使命。当他们交出这张合格的答卷时,热泪中包含着的,不仅仅是骄傲,亦有这些年来辛苦持家的快慰和难掩的失落。

  小叔对此不以为意,他在人群中对二妹说:“有什么舍不得的呢。”二妹转头对我们笑称:“等到我出门的时候,看你哭不哭呢。”时光匆匆,转眼二妹的婚事也过去了。婚礼当天,小叔进进出出,忙里忙外,一边招呼故友亲朋,一边和知客反复确认出嫁的习俗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到发嫁的鞭炮声响起,人群簇拥着二妹离家时,倒没看到小叔人在哪里。二妹被大哥抱上车后,一直喜笑颜开的她,眼泪止不住落下。看到此情此景,我也忍不住鼻头发酸。这几天,家人围坐,灯火可亲,转眼又要一一告别。

  亲情就像一条平缓的河流,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身处其中,如同鱼生活在水中。看似无可凭依,实则时刻在被托举。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平淡生活的日子里,就让风月遥寄想念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区镇新闻
   第04版:周刊·墨妙亭
草药
亲情像一条河流
私语
荷塘(外二首)
我的打枪经历
百日菊‌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4亲情像一条河流 2025-08-01 2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