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缪卉蕾 文/图
午后的太仓,热浪翻涌。13时30分,在中国邮政之江国际网点,揽投员张晓磊正埋头将一箱箱快递搬上他那辆绿色的邮车。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砸在滚烫的车厢板上,瞬间蒸腾起微不可察的白汽。车厢里,包裹被码放得整整齐齐,每一寸空间都经过他的精心规划。
“这天,连风都是烫的。”张晓磊直起身,抹了一把脸上的汗。这是张晓磊在邮政行业的第11个酷暑。
车辆启动,向着弇山路的退货仓库驶去。张晓磊目视前方,语气沉稳:“这批主要是电商退回的快递,这已经是我今天跑的第200单左右了。”车厢内,空调努力输送着凉风,却难以完全驱散被烈日烘烤了一上午的闷热。
抵达仓库,张晓磊利落地跳下车,打开车厢门,弯下腰,双臂发力,将一件件包裹稳稳抱起。这些包裹大小不一,有些分量不轻。他脚步沉稳地往返于车厢与仓库指定堆放点之间。一趟,两趟……汗水迅速浸透他深绿色的工装,布料紧贴在皮肤上。搬运中,他的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汗水从指缝渗出。他毫不在意,动作熟练而专注,直到车厢清空,任务完成。
张晓磊一边用衣袖擦拭着额头的汗珠,一边介绍着日常的工作流程。每天,装满包裹的邮车到达网点后,张晓磊和同事便开始卸货。一箱箱、一件件包裹从大邮车上传递下来,堆放在分拣区域,卸完货把自己的货理好,接着就装上车开始配送。他需要多次往返于网点和派送区域之间。“一天要出去3到5趟。”张晓磊说道。每一次,他都要在高温下长时间驾驶、寻找地址、上下搬运。他每天的派件量在250到300件之间,同时还要负责约100件快递的揽收工作。在这样的一天结束时,他的微信运动步数轻松突破一万步。他还常常需要搬运一些重达二三十公斤的包裹,并亲自送到收件人手中。遇到需要特殊处理的生鲜类快件,他更要提前与客户电话沟通,约定怎么送,确保新鲜度。
15时10分,张晓磊再次回到网点,短暂休整。他快步走向冰箱,取出一瓶瓶装饮用水。拧开瓶盖,他仰起头,清凉的水流迅速滋润了干渴的喉咙。网点内的空调带来片刻的凉爽,但湿透的工装紧贴在背上,依然黏腻。“衣服基本没有干的时候,但习惯了,其实也就这样。”张晓磊说。为了切实做好一线员工在高温天的保障,太仓邮政为一线员工配备饮用水、清凉套装等防暑物资,今年,额外采购了速干衣,希望能为像张晓磊这样的户外工作者带来更多舒适。
“最后一趟配送大概在晚上7时左右,送完货就能下班。”张晓磊又开始整理新到达的货物包裹,准备出门配送。“疲惫是难免的,毕竟是在户外工作。”张晓磊坦言,“但只要客户能按时收到货,我们这汗就没有白流,再累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