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夜校扫盲灯火明
生产技工成骨干

  太仓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群众渴望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技术水平,工会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广大职工群众,让他们尽快参与企业管理、组织生产、经济发展、祖国建设。

  1949年10月,沙溪镇店员工会联合会筹建工人夜校,有46名职工参加学习,以识字为主,兼上政治、算术、唱歌。1950年,太丰纱厂开办工人业余补习学校。是年,全县建立晨校、夜校共7所。

  当时,沙溪某厂的职工中文盲占90%以上,约1200人,工会开设扫盲班,采取“小先生制”,用识字牌,上识字课,帮助扫除文盲。老职工回忆扫盲班往事说:“在工余班后,我们去小学上课识字,教我们的老师很多是识字的年轻职工,年龄比我们小得多,我们这些老妈妈就称呼他们是‘小先生’。”

  职工业余学校教师王蕊华回忆:“我在1953年进厂,当时,‘扫盲工作’如火如荼。工人们那股学文化的劲头深深地激励着我、感召着我。他们在8小时辛勤劳动之余,还积极参加文化学习,每天识字几十个。他们将不识的字叫作‘老虎’,天天要‘捉老虎’。我们教师每周上两天课,每天重复4次(按:中班、早班、夜班、中午劳力组),不上课的时候,就深入集体宿舍、工人家庭,帮助他们‘捉老虎’。教师办公室晚上一直是灯火通明,因为经常有中班出班后的学员自愿来补课。当时,学生识满2500个常用字后,才算‘摘掉文盲帽子’。学校会‘发证’,还要组织表彰活动。然后,这些学生可升入初小班、高小班,到了高小班不仅要学语文,还要学算术。后来,厂里还办起了初中班和各类技术班。经过多年的扫盲学习和教育培养,许多工人当上了班组长、科长,甚至副厂长,成了生产上的骨干、技术上的能手、工作上的猛将。”

  1955年,太仓县曾规划用两年时间扫除职工文盲。1960年,全县有32个工厂、企业达到扫盲标准。截至1965年,扫除职工文盲4300余人,工人的文化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素材来源:太仓市总工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区镇新闻
   第04版:周刊·墨妙亭
太阳、肉桂与老虎袜
五卅革命掀浪潮 组织工会当家做主人
槐花又飘香
沙溪手记
夜校扫盲灯火明 生产技工成骨干
阿拉不睬侬
天平山色
征稿启事
橹声入梦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4夜校扫盲灯火明
生产技工成骨干
2025-05-16 2 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