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南风骨里的一道光

  □金晓琴

  下雨天,窗外滴答的雨声让室内格外安静,书架上的一排书守候着我。读书人嘛,有一些书是很正常的,除了滋养精神,最主要是丰富自己的眼界和头脑。一般来说,经常读的,我会放在显眼的地方。我的书大部分是自己精挑细选买的,少部分是参加活动时作家赠送的。像这种落雨天读诗则是享受温柔时光最好的方式。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封面绿白相间的诗集上,那是龚璇的诗集《灵魂犹在》。

  前几年参加活动的时候,诗人龚璇给了我们每人一本他的诗集《灵魂犹在》。现代诗歌百花齐放,各有特色。作为苏州本土的诗人,他的诗歌更贴近我们苏州人的心思,细腻、忧郁、纠缠、探索……在爱的光芒里开出辨识度高的花朵。

  就算他去异国他乡,落笔依旧孤清而悠扬,带着江南的纯净。《伏尔塔瓦河的月亮》里“我,看不见天鹅的忧伤,细雨,怯怯地收起湿淋淋的翼。”他的用词、语境,仿佛自带光芒,不耀眼,不晦暗,就如褶皱的水池,波光粼粼下,有一份烂漫和洒脱。我一直觉得人的感官是相通的,这样的诗句,读着就像酣睡后清醒过来,整个人都非常轻盈,如同飞跃到了空中,可以大口呼吸新鲜空气。那种愉悦让人难忘。

  《巴黎,阿赫玛托娃,或情殇》里“用铅笔素描的身姿,敞开全部的线条/有人想放空自己,让夜的伞骨/收拢疲惫的雾霾”。诗人的语言张力恰到好处,松弛中一股力量散发出独特的美。诗歌可以随性随心,如果缺失了“灵”和“美”,不会让人铭记太久。

  《铜观音寺,或光福塔》里“素净的内心,恐惧已是阶下囚/一刹那,就有了光/甚至灌醉的风,也在空气中暗虑/我不再与廉价的面具/计较与世共通的感觉”。在苏州的寺庙中,诗人卸下戒备,情感像雨后的天空,又像石上的清泉,那种灵动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诗歌里,显露着诗人的处世情感与态度。

  《写作者》里“挂钟已敲了十二下。有微微的风/偷偷钻入门缝,一阵寒意/催促用少的时间,赶紧揪出记忆/对上暗号。白纸黑字,守身如玉”。诗人真实地将自己的写作过程描述出来,生动形象,文笔如刀。写诗需要“磨”,诗人几十年的磨炼,已然自成风景。坚持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修缮自己的思想,历练自己的生命,将善良、执着、正直,转换成灯塔,引领着我们对生活的憧憬、热爱与奋斗。

  读诗集《灵魂犹在》,我仿佛回到学生时代,高中课堂上,书籍高垒,我昏昏欲睡,听着老师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讲题。忽然画面一转,我坐上了一艘船,一路航行,欣赏异国风光,直到将自己的心灵腾出空间。我琢磨,可以有一段简单质朴的生活,不必再忍受题海战术,不必再熬夜苦读,即使离群索居,我也不怕,我有喜欢的精神食粮,不再无聊,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读书给了我们更通透的心态,庄子曰:“虚己以游世,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灵魂犹在》是江南风骨里的一道光,无论描述的是哪个城市,都有一股家的味道,仿佛苏州人特有的品质,柔中带刚,含蓄,追求品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区镇新闻
   第04版:周刊·墨妙亭
江南风骨里的一道光
道明先生
生命脉络
我的港,我的江
红旗渠的水长流
“煮夫”日记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4江南风骨里的一道光 2025-02-21 2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