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君
四年级时,我转学来到市区就读,相较于小吃店铺琳琅满目的新湖街道,城里多了报刊亭。
转学之前,我住在新湖乡下,收入微薄的父亲时常买童书回家,每次都是好几本,上面有拼音,因此阅读难不倒我。我一个人坐在硬邦邦的地上,钻进卖火柴的小姑娘和拇指姑娘的世界里。硬硬的地板,一叠叠童话书,小小的我在这一平方米的小天地里做着大大的梦。那时候,父亲尽其所能地给我爱与做梦的权利。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报刊亭,报刊亭里的伯伯看到好奇的我,热情地为我介绍,这是报刊,这是杂志。
我看着报刊亭里的刊物,从口袋里掏出积攒的零花钱,一角、五角、一元、两元,依依不舍地递给伯伯,买了一本《青年文摘》。对于那时的我,4元绝对是巨款了。我沿着小路边走边看,对周遭的汽车、摩托车鸣笛声充耳不闻。我沉醉在书里,慢慢地,静静地听一片落叶的沙沙声,听一朵花开时的嗡嗡声。我彻底爱上了这本杂志,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囊中羞涩,买第二本《青年文摘》时,我与伯伯约定,他留好杂志,我攒够了钱去买。老板年纪比我父亲稍长,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每当我去买书,他都很热情,对我说:“你来啦,喏,给你。”“嗯,伯伯,我来了。”这一来就是9年,风雨无阻,直到我上了大学。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在书中,我听到了海风的声音,闻到了淡淡的木兰花香。书中美好的场景,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我立志,长大后一定要走遍天涯海角。每到寒暑假,父亲就说:“你想去哪里玩,我给你钱。”我拒绝了,我想我有能力自己实现梦想。父亲工作忙碌,经常凌晨两三点到家。他到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房间看看我,说宝贝女儿我回来了,问我课业累不累,最近有没有淘到什么新书……交谈时间不超过5分钟,听到我喊他好爸爸,他才洗漱休息。
工作后,父亲、老公和我带着两个女儿到西山古村落游玩,品时鲜野菜,赏林屋洞内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去长江林场探险公园寻趣,划双人皮划艇、勇闯大树嘉年华,让诗意在密林间、流水里蔓延。我们下扬州,游海南,打卡富春茶社,吃了蟹黄包、大煮干丝、千层油糕。瘦西湖边,浅浅的吟唱写在鱼儿的脊梁上,慢悠悠地融入湖水的脉络里。在天涯海角,让灵魂在海浪的涤荡里尽情摇曳。
有段时间陷入内耗,看到《肖申克的救赎》中一句话:如果你感到痛苦和不自由,希望你心里有一团不会熄灭的火焰,不要麻木,不要被同化,拼命成为一个有力量破釜沉舟的人。父亲用实际行动引领着我,带着我慢慢闯出黑色迷雾,走向阳光。在父亲身上,我深深明白了海纳百川的品质,以及永不放弃的坚韧精神。我开始静下心来看书,尝试写作,开通个人公众号,在网络上投稿。作品不断被录用,让我心中生出了莫大的勇气,工作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幸运都源自坚持写作和父亲的爱。父亲是我的第一位读者,也是最忠实的粉丝。在生活中、工作中,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父亲总会第一时间夸奖我,鼓励我。他的脸上永远笑意盈盈。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幸运。
父亲的汗水与心血交织的爱浇灌着干涸的女儿,他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好种子,只是不同的种子花期不同。在我还是一株杂草的时候,父亲爱我;在我遭遇失败跌入谷底的时候,父亲依然爱我。父亲坚定的认可和等待,给我了追梦的勇气。深埋在内心的种子在他的浇灌下,终于破土。两次征文获奖,父亲的高兴掩藏不住。在持续的阅读与写作中,我的精神逐渐充盈。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有苦有甜。感恩有你,亲爱的老爸,一路陪伴我。希望有一天,我的文字也能拥有治愈人心的能力。
希望有一天,也有人能和我说一句:感谢一路有你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