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红
君子之交淡如水,忘年交情意长存。我这位忘年交,今年80周岁了,不过论生命力的蓬勃,她这位“80”后一点儿不输我这个“80”后。
与她结识要追溯到六年前。一个寒冷的夜晚,夜已深,一间小小的钢琴教室依然亮着灯,不时传出琴声。正好我家有琴童,出于好奇,我走进了这间清幽的钢琴教室,结识了阿秋老师。与之交谈,语速平缓、优雅从容,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这就是我看到的她,那年她74岁。她来自台北,与先生在太仓创业多年,年岁渐长,回了台北老家。可是依旧眷恋太仓,于是,老两口又回来了。一间钢琴教室与一个台湾老人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她开设的钢琴课收费很低,家里没有钢琴的孩子可以来练琴,她会免费指导。说话间,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说:“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真的很棒!”一些孩子的家长与阿秋老师相处融洽,有时来钢琴教室与阿秋老师一起弹琴唱歌。她皮肤细腻光滑,可能是音乐与爱润泽了她,岁月于她并不是一把刀,只不过是轻舞飞扬的符号。她有三个子女,六个孙辈,却没有选择含饴弄孙,她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了最好的诠释。
阿秋老师的先生比她大六岁,与我同姓,我们因此多了一层亲切。郑伯高而清瘦,儒雅而俭朴,常穿着20年前买的牛仔裤,斜挎着背包,腰板挺拔,有几分帅气。虽然岁月的风霜侵蚀了皮囊,助听器、心脏起搏器、老花镜无法避免地证明了生命的沧桑,但他也是一位不服老的梦想家,80岁再返太仓,在太太的钢琴教室楼下独自研究起电瓶维修,给电瓶续命,给地球减负。他购买机械材料做试验,并应用到生活中。他是闯荡江湖几十年的老企业家,也是一位谦谦君子,面对我这个无名小辈,有问必答,唯恐自己说不清、让我听不明。
后来,我和阿秋日渐亲密,成就了一段忘年交。我们一起在西庐园郊游,她跟我讲述了她和先生在新能源领域的创业史,我似乎也看到了太仓经济一步步腾飞的流年碎影;一起逛太仓服装工厂店,她谈到了台湾从日据时期到现在的教育变迁;一起在咖啡馆喝下午茶,听她聊起余生梦想。无论多少岁,阿秋永远都充满好奇与期待地拆封岁月的礼物……她说,为了防止大脑衰老,写回忆录是每天的例行功课。
每一次与她交流,对我而言都是一次心灵充电。我羞愧地对自己说:“四十来岁的妞儿,你怎么好意思叫嚣中年危机?”青春不止是一段岁月,更是一种心境。八十岁的“青年”,胜过十八岁的“老人”。
疫情后,我与这对金婚伉俪就相隔海峡两岸了。岁月不饶人,也不知道我的台湾老友何时再来太仓。不过,我们之间微信沟通频繁。她刚回台湾时,还通过视频给太仓原来的学生教钢琴。回到台湾后,她依然坚守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生信条。她很快就在药局上班了。实现了企业家的梦、“钢琴家”的梦,大学所学的药学专业又有用武之地了。她说,在药局上班,每天看到那么多病人来就医,不少病人要开安眠药,她会给予心理开导,教他们如何克服失眠,从而摆脱对药物的依赖。她说:感恩老天厚爱,让她健健康康服务大众,活得充实又有意义。她说爱与感恩是人生的两大密码。公司老板知道她喜欢弹钢琴,特地把自家的三脚钢琴搬到公司大厅,供她闲暇时弹唱。同事有音乐相伴,上班更开心了。我对她说:什么叫青春永驻?您这才是青春永驻。不在意年龄,永远充满活力。给社会创造价值,也实现个人价值。
在她身上,我能学到前辈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有时,她给我一种与同龄闺蜜聊天的错觉。戴了一串新项链,穿了一套新衣服,烫了一个新发型,她都要发照片向我展示。我对她一顿猛夸,她回复一个害羞的表情包。这位老才女在台湾的手机是繁体字系统,也许怕我看不习惯,也许保持不断学习,她很快改用简体字跟我通信了!她似乎永远不会停止学习的脚步。她参加心灵成长课程,与台湾年轻人一起参加培训,还考取了美妆药师职业资格证。我真为自己常常郁郁寡欢而自惭形秽。她的分享照亮了我时而阴霾的心情。我有时也会去她曾经在太仓生活的圈子拍些风景照,发给她回味第二故乡——太仓的四季风光。
回台湾后,含饴弄孙也是她的生活课题之一,她常常发一些与孙子、孙女玩闹,与儿女大家庭聚会的温馨照片给我看。传统观念中,这才是老年生活的模样,她称之为“生活中的小确幸”。她的小确幸还有芋头雪花冰和珍珠奶茶,吃了九个球的冰淇淋又说要减肥,真是一个可爱的老baby。
她常常跟我分享她在台湾玩赏花草的照片,我也会跟她讨论、求证一些花名。她口中的黄金葛就是我们的绿萝,她说的马樱丹就是我们的五色梅,她拍的翠芦莉,我们称之为兰花草,她发来的孤挺花不就是我们的朱顶红嘛!农历三月,海峡两岸的杜鹃花都开了,她唱起台湾老歌:淡啊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金秋十月,两岸菊展相媲美,天涯共此时。海峡两岸草木的叫法不同,却同根同源、文脉相连。两岸百姓的文化活动和纯朴情愫也是一脉相承。跟着她的镜头,我还领略了猫村的风光、杉林溪和日月潭的风光。台北士林官邸公园、台北阳明山真爱桃花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2年春天,她几乎每天都在关注上海、太仓的疫情和民生,她又一次说起“太仓是我的第二故乡,人亲土亲”。2023年2月16日,对她来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这一天,她去台大医院办理了遗体捐赠志愿书。她在器官捐赠同意书上写着捐赠原因:遗爱人间。葱茏岁月学医学,待生命尽头献医学。生时,她常怀感恩心、欢喜心,不虚度,不停止追寻的脚步;生命的尽头毫无保留。她把“知福、惜福、再造福”做到了极致,她把人生的高度推向了高峰。
今年,她80岁了,老伴86岁。祝福阿秋和郑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继续探寻生命的宽度和潜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会更勇敢地热爱、更蓬勃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