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俊
2023年,太仓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对外开放蹄疾步稳,营商环境优中提质,民生保障坚强有力,处处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之美。
作为全市经济管理综合部门,过去一年来,市发改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眼大局谋战略、围绕增长强分析、聚焦产业抓项目、紧盯要事促发展、心系民生办实事,着力以实干实绩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为全市上下拼出“太仓速度”、全力突破跨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精心描绘太仓新图景作出了发改贡献。
坚定不移稳增长、强动能
经济运行整体向好
2023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以上(预计数、下同),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9.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6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和9.8%。这一组数据显示出,我市经济运行整体向好。
保障经济运行,是发改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过去的一年,市发改委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对照“两个高于”目标导向,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指导服务,强化走访调研,线上线下加强重点板块、行业、产业运行监测,扎实开展“旬调度、月研判、季评价、年考核”工作,定期梳理分析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确保各项指标完成年度目标,奋力推动我市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持续回升向好。
2023年,我市省重大、苏州重点项目数量均位居苏州前列,联电新能源、博马科技等183个三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年度投资完成率超10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同比增长13.9%。
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过去的一年,我市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市发改委认真做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监测,积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助推有效投入持续扩大。充分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定期调度、及时预警,不断做优项目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统筹打好用地用能、金融支持等要素保障服务“组合拳”。为港区医院、海太长江隧道等7个项目争取专项债12.26亿元,为璜泾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争取国债880万元,为华润燃气老旧管道更新改造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940万元,为瑞高新材料项目争取省级战新专项资金550万元。
立足经济繁荣这个“硬基础”,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市发改委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太仓位列2023年度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第二、中国县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第五、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第六、赛迪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第六、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七。
着眼大局谋发展、提能级
重大战略落地落实
2023年11月下旬,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太仓对接会举行,为太仓带来了半导体关键陶瓷材料研发基地等优质项目。作为沪太产业协作的一个案例,其背景是,太仓正全力打造“融入上海桥头堡、以港强市枢纽城、对德合作示范区、城乡和美幸福地”。
过去的一年,在我市做深做实“四篇文章”的过程中,市发改委着眼大局,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双碳”等多重国家战略在太落地,变机遇优势为发展胜势。
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市发改委助力我市深入对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5+1”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支持太仓建设中德(太仓)产业合作发展基地”等写入“虹桥升级版政策”。牵头制定沪上项目认定标准,深化沪太产业联动和科创合作,全市新引进戴世智能、基点生物等138个沪上项目。着力推动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三地共同发布了“五大行动”和“百项重点合作事项”清单,共建嘉昆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职业教育联盟、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联盟。着力加快昆太联动进程,协调推进昆太29条合作事项,昆太协同发展科技产业园高标准打造,“一高三快”高快速路网持续完善。
开放合作纵深推进。市发改委助力我市对德合作取得新突破。《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机制:苏州太仓市—斯图加特大区合作备忘录》顺利签署。对接争取到我市作为国内四座受邀城市(唯一县级市)之一,参加第十一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受欧盟地区和城市政策总司邀请赴欧盟总部出席参加IURC年会。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积极培育多元化物贸业态,太仓物流园蝉联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十强首位,斯凯奇二期等2个项目入选省服务业重点项目,苏州港城物流园等13个项目入选苏州市服务业重点项目,成功举办2023苏州(太仓)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高端智库咨询会。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深入推进,全面完成对陕西周至的东西部协作工作任务,按照江苏省、苏州市工作部署,完成对江苏宿迁、重庆云阳等地的专项帮扶资金拨付任务。
绿色低碳加速转型。市发改委加快落实“双碳”战略,着力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引导加快工业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动全市光伏装机容量大幅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围绕能耗双控目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项目节能审查管理工作。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就绿色认证、绿电交易等内容为企业提供指导和培训,成立支撑性电源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全力推动华能太仓2×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建设。
突出重点促转型、壮链条
产业集群提质增效
经济的基础是产业,如何答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道新时代的必答题?2023年,市发改委紧抓产业融合、产业园区、沿江现代服务业三个重点,加快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在产业融合方面,市发改委聚焦我市“3+3”产业发展方向,加快“5+5”细分领域发展,制定产业创新集群以及数字建设太仓实施方案工作要点,定期跟踪产业创新集群工作推进情况,全面推进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八个一”工作机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壮大,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达178家,较2022年增加11家。获评苏州市数字经济示范企业3家。新引进数字经济企业28家,注册资金16.35亿元。斯凯奇中国物流销售中心二期项目、杰慕林半导体、创睿光电影像医疗设备等67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3.45亿元。
在产业园区方面,市发改委全力推动产业载体和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将新建产业载体面积纳入主要经济指标,依托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持续监测产业载体项目建设情况。牵头制定高质量产业空间“3+N”政策体系,编制《太仓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在沿江现代服务业方面,市发改委深入研究我市相关情况,强化服务业领域分析监测和运行调度,每季度召开服务业工作例会,专题研究我市沿江现代服务业、规上其他服务业等发展情况。深入推进“两业融合”,武港码头、中美冠科获评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同维电子、鸿安机械获评省“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出台《太仓市现代物贸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专项政策(试行)》,持续壮大物贸产业规模,预计全年现代物贸产业营收达1400亿元。4家集聚区获评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太仓星药港获评苏州市专业特色楼宇,新认定太仓市级总部2家、苏州市级总部4家、4A级物流企业3家。拟兑现2022年总部经济、服务业转型升级政策奖励资金2183.99万元。
抓好服务亮品牌、惠企业
营商环境迈向更优
当前,全国各地有一个共识:拼经济,就是拼营商环境。在太仓,拼营商环境的氛围格外浓郁。2023年12月上旬,来自阳鸿石化、同维电子、宝骅密封、太仓市房产管理中心等企事业单位的首批2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正式上岗。
据悉,“营商环境体验官”的聘期为两年。聘期内,市发改委将组织“营商环境体验官”进行交流座谈、参观走访等体验活动,通过了解企业和群众真实诉求,针对营商环境制度设计、政策落地、市场准入、要素保障、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法治监管、公共服务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以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
营商环境对城市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优良的营商环境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就像人需要水和空气一样。基于这一认识,我市年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如今已升级至“6.0版本”,“5E·太舒心”营商服务品牌得以不断擦亮。我市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实现了2020年第5、2021年第3、2022年第2的连年突破,且连续两年位列全国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榜单第一,并入选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市。
市发改委是打造“5E·太舒心”营商服务品牌的牵头部门,过去的一年,除了选聘首批“营商环境体验官”外,还做了大量工作。发布“五化协同”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明确43项任务、165项具体举措。承办全省县级地区创新信用管理与服务试点工作推进会,扎实推进省“信用便企”试点工作,创新构建“1+3+N”信用便企服务体系,全力推进企业信用修复指导服务,为企业发展纾困赋能。成功举办“6·14”信用关爱日等诚信宣传主题活动,推选太仓市第五届“诚信市民(群体)”,发布年度诚实守信红榜企业。全年入选苏州市“信易+”场景4个、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3个,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中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二、苏州第一。
聚焦民生添保障、守底线
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莫过于办好民生实事。
过去的一年,市发改委坚持把富民增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推进落实水平。通快、巨浪等9家企业入选第五批省产教融合型试点培育企业。加强民生实事项目管理,坚持项目月报制、专题协调制等多项制度,精准掌握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动态,8大类20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均高标准稳步推进。发挥价格杠杆调控作用,管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全年完成猪肉储备350吨,向市场投放13.8吨。圆满完成两季粮食收购,累计收购小麦4.6万吨、稻谷9.4万吨,价外补贴订单收购累计9.5万吨,直接促进农民增收1904万元。
与此同时,市发改委坚决守牢发展底线。出台电力负荷管理方案,部署电力需求保供方案,适时精准调度,有力应对高温高负荷挑战。全力做好电力和油气管道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成立电力行政执法办公室和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创新实施“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作业信息上报”等举措,做实通报提示、物质奖励等工作,提升安全隐患排摸处理工作效能。不断增强粮食安全和物资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仓储设施建设,塘桥库项目实现开工建设,投用后将有效解决我市粮食收储仓容紧张问题。落实555吨大米日应急加工能力和30家应急保供点,增加1个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开展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认真落实国动指挥体系建设、潜力核查、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等工作。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发展改革工作意义重大。市发改委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完善发展举措,全力以赴抓谋划、拼项目、扩投资、增活力、优服务,推动发展改革工作再上台阶,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