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精神文明建设
上一期3   4下一期  
~~~点亮“失独老人”“失依家庭”的希望明灯
~~~
~~~
~~~市中医医院 >>>
~~~爱岗敬业 共谱文明之花
~~~
~~~打造移风易俗新文化
返回太仓日报
2023年08月29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顾绒 >>>
点亮“失独老人”“失依家庭”的希望明灯

  >>>

  

  

  

  □本报记者 阚亚方

  

  2016年度江苏省安置帮教先进个人,2017年度苏州十佳“优秀社工”,2021年度苏州时代新人、苏州最美志愿者,2022年度江苏省“暖心之星”……她,就是顾绒,走在社工路上传播爱的种子,将慈善公益事业作为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

  出生于1977年的顾绒,现任市义工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素有市义工联“领头雁”之称。如今,她个人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已超1600小时。

  ■真心付出,她是失独老人的“侄女”

  娄东街道有位特殊的阿姨,由于唯一的女儿突遭意外,她和老伴在失去女儿的前几年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处于自我封闭状态。近年来,顾绒和她的志愿者团队慢慢走近阿姨身边,带她接近大自然,疗愈心理的阴霾。渐渐地,阿姨露出了笑脸,也开始愿意参加志愿者或是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

  2019年,顾绒开始负责部分镇、街道的失独家庭关爱项目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她和团队走访慰问了149户失独家庭。“失独家庭是个特殊群体,养老压力、精神空虚、生活无助,这些都让他们害怕‘老无所依’的未来。只能通过陪伴打开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重建对生活的信心。”顾绒说,这些群体因自我封闭,一开始不愿意让志愿者进家门。面对不理解、不支持,加上情绪波动大,很多志愿者加入项目后因受不了冷漠氛围而离开。

  曾经,顾绒也动摇过,但她认为,自己也是独生子女,这些叔叔阿姨的年龄跟自己父母差不多,他们心中的痛需要温暖和爱心加以缓解。在这样的信念下,她坚持了下来。慢慢地,曾经离去的志愿者被她的执着感动,纷纷重新加入,而大家发自内心的关爱逐渐打破了失独家庭的封闭状态,最终志愿者和这些家庭建立了长期情感联系。

  如今,顾绒是这些失独家庭的“侄女”。失独家庭遇到生活困难,顾绒会带着志愿者尽力帮他们解决,比如换灯泡、疏通下水管是经常干的事情。老人因病住院,她也会及时安排志愿者陪着,并帮忙办理相关手续,让他们时时感受到家人般的呵护。不仅如此,顾绒和她的志愿团队还以“抱团取暖”的模式,定期组织成员参加集体活动,如外出旅游、参观太仓新面貌、节日茶话会等,让这些家庭可以互相慰藉、勉励,携手走出伤痛。

  ■无私奉献,让阳光照进失依家庭

  2015年,顾绒开始负责“阳光照进失依家庭”服刑人员子女关爱项目,先后到20个服刑人员家中探访,这也成为了她成长足迹中最深刻的记忆。

  因为服刑人员家庭一开始的不理解,加上工作量大,很多志愿者加入后离开了。最后,就剩顾绒和3名志愿者支撑着项目的开展。顾绒坚信,对服刑人员子女的关爱就是“雪中送炭”。最终,她与10个家庭建立起了专业服务关系,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有个案例,让顾绒至今印象深刻。季某是一个社区安置帮教对象,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经常会外出“穷游”。对此,他母亲毫无办法,每次人不见了就给顾绒打电话求助。“我觉得这个问题出在家庭关系上,为此我根据他的需求,帮他找到了一份酒店服务员的工作。”顾绒回忆,可能是因为这是季某的第一份工作,刚入职时他表现得非常积极上进,还得到领导的表扬,但他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又跑出去了。顾绒说:“当时虽然对他有些失望,但一想到自己的身份,我就耐着性子跟他联系,最终在我的反复劝解下他终于回来了。”随即,顾绒又帮他一起克服困难、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当年春节,季某发短信给顾绒说:“绒姐,我再也不跑了,这里有我的家。”当时顾绒心里的喜悦难以言表,她为季某的成长和改变而高兴。

  社工路上你我同行,不忘使命和职责。这一路不是一个简单的“累”字能表达。但顾绒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甘于奉献。服务对象的收获和成长,对顾绒而言就是最大的安慰和鼓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特别报道·城管
   第04版:精神文明建设
顾绒 >>>
外卖骑手化身宣传员 倡导文明用餐新风尚
璜泾镇 >>> 内外兼修 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擦亮文明品牌 弘扬中医药文化
徐军家庭 >>>
手机管理的四把钥匙
启动“公益小站 共享+”项目
太仓日报精神文明建设04顾绒 >>> 2023-08-29 2 2023年08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