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3年06月22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糕

  

  

  □金心

  

  每年一到这古人“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端午时分,我总会想起母亲挎着装满丝线布头的蒲篮,坐于家乡庭院满树榴花下的情景,清风逶迤间,一盏盏红灯笼似的花儿在枝桠间如顽皮孩童,在俏皮逗趣地荡来漾去。母亲用零碎的丝绸彩缎一针一线为我缝制香荷包,空气里漫逸着清新怡人的草药香。我拎一小蒲团时而挨母亲坐下,时而又望眼欲穿地瞅向紧闭的院门……

  在那个味蕾寡淡的年月,一到端午,看到爷爷手捧油渍渍的麻纸包从集市归来,我便迫不及待地飞奔过去,那里包的可是我舌尖最贪恋的炸糖糕,咬一口味蕾生花般从舌尖甜至发梢。有时稍有不慎将碎渣撒于地上,立刻就馋得一群蚂蚁围拢脚下,能急慌慌抢得打群架。那金黄酥脆食之甜到发齁的圆溜溜的小糖糕,就像打开我端午记忆大门的那个“芝麻开门”的秘咒,能瞬间将我送回往昔的漫漶岁月。

  家乡过端午有个习俗,此时麦子已颗粒归仓,也便到了出嫁的女子左手捧糖糕,右手拿黄杏,回娘家探爹望母之时。而这一天,也是我们与姨妈一家人亲切“会师”的日子。如交换信物般,当母亲将亲手缝制的一串香荷包递与表妹,姨妈则给我的胸前系满了荷包。外婆家在镇子上,出门走几步便到了人流如潮的集市里,那里是我和表妹童年的乐园。我时常牵了表妹的手,一边美滋滋吃着酥脆香甜的炸糖糕,一边穿梭在摩肩接踵的人流里,而最吸引我们姐妹俩的,是路边摊上的小人书。

  漫忆间,眼前倏然出现“蒙太奇手法”的切换,那年端午我静卧病榻,小表妹买了我最爱吃的炸糖糕,我含泪一点点咀嚼,平日里的香甜之味,在那精神坍塌之时却如品黄连,心间尽是苦涩。表妹满脸疼惜为我揉搓着布满手术伤痕的背部和已肌肉萎缩的麻木双腿,亲亲的姐妹“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个多年后的端午,亲人早已去了那不可知的远方,我也漂至千里之外“端午食粽”的他乡,可我舌尖依然固执地独恋家乡那口与“粽”不同之味。丈夫翻遍美食视频,竟撸起袖子打算跟美食大咖来一次大胆尝试。他在咕嘟嘟的沸水中撒入白糖,边放面粉边快速搅拌,随即又像个“老把式”,干练麻利地把烫好的面团“啪”一声摔至抹了油的砧板上,我则配合着用面粉加白糖做馅料。最让我开眼的是那平日在单位做仪表外框的手,捏起糖糕来居然也能“依葫芦画瓢”。一块面挤握于掌心摁个小窝,裹上糖馅捏圆,随即一个个丢入沸腾的油锅中,瞬间一锅糖糕像鲜花绽放般开始膨大浮起,滋滋甜香盈满鼻翼。炸至金黄滚圆我便急不可耐地下箸夹起,虽无脆得掉渣之感,倒也满口香酥,我就暂把这“萝卜当人参”,慰藉一下那裹于舌尖的满满乡愁。

  若要问这与“粽”不同的糖糕妙在何处,他日端午,你若游至“八百里秦川”的太姒故里,不妨去老字号的小吃店里尽情品尝,保准能让你舌尖生欢食之赞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周刊·小记者
   第04版:周刊·墨妙亭
我从草原来
西川桥
雾歌岸阁
糖糕
探寻“太仓老地名”:江尾海头浏河镇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4糖糕 2023-06-22 2 2023年06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