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3年06月10日 星期六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无拘碍少倦游

  

  

  □刘俏到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焦虑症,最近又听说有学生不堪学业压力,父母稍微说了几句,就酿成悲剧,着实令人叹惜。这让我联想到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王籍,他性格沉郁,终其一生闷闷不乐,儿子王碧亦早有名气,却先于王籍夭亡。我总觉得,这对父子的命运或与王籍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文学史上以一文一诗奠定地位者不少,琅琊王氏家族出身的王籍就是其中一例。他曾在吴越为官,纵情山水,留下《入若耶溪》中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动中见静、静中充满生气的妙笔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如王维名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即属风格相延、高明互见。

  王籍之后,受这十字影响而写下的诗词很多,但少有超越之作。直到宋代,王安石还对王籍名句念念不忘,写下了“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这鸟鸣与不鸣之间,明显是跟王籍抬杠的意思。可惜王安石的抬杠无人喝彩,黄庭坚说他“真点金成铁手也”,清朝的苏州文士顾嗣立在《诗话》中评价他这诗“直是死句”。

  王籍写诗学的是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康乐即指谢灵运,这是称赞王籍传承了谢氏山水诗派的风骨。王籍存诗仅二首,却享誉如此之高,原本足慰人心,但与其妙笔生花相比,其官运相当不佳,一生只入过亲王幕府、干过几年县令而已。《入若耶溪》那十字名句之后,紧接着就是“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内心波澜一览无余。

  可是好文人就一定适合做官吗?老天给了王籍以“王与马,共天下”的名门出身,又让他得到文坛领袖兼宰相沈约的奖掖,但他并无踏实为官的心性。他给湘东王当幕僚,往往纵情山水“累月不还”。他当过余姚和钱塘县令,都因过于放纵而被免。后来他代理作塘县令,到职后“不理县事,日饮酒,人有讼者,鞭而遣之”,明显的不作为乱作为,哪有好好做官的态度。

  文化功底再强,做人还得脚踏实地,怎能一心只想做大官掌大权呢?反过来,如果真的不愿应对仕途俗务,那就跟陶渊明一样挂靴悬印回去做个田园诗人,既不耽误小小县城的无辜百姓,又不耽误自己的散淡心情,多好。

  即使不能做陶渊明,做何逊也是不错的。那个年代与王籍类似的至少还有一个何逊,同样自幼好学能诗,同样得到过沈约赞赏。但何逊的人生更纠结,他曾短暂得到皇帝的赏识,又因言行不慎被皇帝评价“何逊不逊”,最终被弃用、入了亲王幕府,此后连县令都没干过。

  其实何逊也有苦闷的资格,他祖上三代为官、出身不算差,他同样写得一手好诗——杜甫甚至自称“颇学阴何苦用心”,此处之“何”即指何逊。但何逊对自己的个性十分清楚,说是“吾人少拘碍,得性便游逸”,可见他为人处世做官的心态恐怕平和很多。

  当然,动荡年代总会带来更多的内心动荡,即便是提携过王籍、何逊的政坛文豪沈约,日子过得也抑郁。《梁书》记载,梁武帝因事多次派人谴责沈约,结果致其“惧遂卒”。死得那么突然那么戏剧,真还不如伤感倦游的幕府小吏王籍:游便游了,酒也喝了,诗也写了,死便埋了,管他春夏与秋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时事
   第03版:周刊·小记者
   第04版:周刊·墨妙亭
汀步桥(外三首)
城厢老街桥
画中忆流年
桃子熟了
心无拘碍少倦游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4心无拘碍少倦游 2023-06-10 2 2023年06月10日 星期六